早筛网讯:7月10日,由华夏肝脏病学联盟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协办,《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肝脏》杂志和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承办的“2021年第14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4届华夏肝脏病学联盟年会”在长春隆重召开。
大会执行主席、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主持开幕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教授致欢迎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华夏肝脏病学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任红教授致开幕辞。
持续发力!肝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
全国多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在7月10日下午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任红教授主持的专题会上,由和瑞基因主导执行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II期正式启动,该项目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红教授牵头,国内近20家医院参与,这是继PreCarⅠ期研究成果后对目前临床痛点需求的更深入的探索。
项目参研单位的专家代表出席并参加启动仪式
任红教授作为项目牵头人表示,PreCar项目Ⅱ期将在PreCar项目Ⅰ期的基础上,计划入组千例疑难诊断的肝结节患者,以cfDNA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为辅助临床手段,联合影像学、血清学及其他临床指标,进一步验证cfDNA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肝结节良恶性鉴别方面的临床效能和实际应用价值,以更好的满足临床肝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痛点需求,提高临床肝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效率,从而促进肝癌的早诊早治,提高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PreCar项目Ⅱ期牵头人——任红 教授
陈磊教授深度解读
《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
启动仪式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陈磊教授进行了题为《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学术报告。陈磊教授作为本《共识》的执笔专家组成员之一,对《共识》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这是继6月22日在《中华肝脏病杂志》发表以来的第3站巡讲。
陈磊 教授
陈教授介绍到,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肝癌大国,不管是肝硬化人群,还是乙肝人群、丙肝人群的基数都是非常之大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患者,这些都是肝癌发生的高风险人群。
那么如何降低这些肝癌高风险人群罹患中晚期肝癌的风险呢?除了肝癌早期/极早期筛查技术的研发之外,探索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筛查流程或策略至关重要。
《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是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王红阳院士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侯金林教授共同带领的PreCar项目专家组,基于国内外主要相关指南、临床实践和PreCar 项目研究最新进展建立的,《共识》围绕肝癌早筛目标人群、如何对早筛目标人群进行分层、分层后采用哪些检测技术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陈磊教授强调到,《共识》除了介绍常规的AFP、DCP等血清学标志物筛查以及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测技术外,首次从肝癌发生的分子阶段详细介绍了cfDNA全基因组测序等肝癌早筛分子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并首次提出了”金字塔式分层筛查模式”。该模式突破性地将cfDNA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纳入了肝癌早筛全流程中的“初筛”和“精筛”环节。
cfDNA全基因组测序肝癌早筛技术,与传统肝癌筛查手段相比,不受筛查对象肝病史、临床病理特征和地域影响,在筛查和诊断极早期/早期肝癌方面的表现优于现有的血清标志物检测。
PreCar项目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cfDNA全基因组测序肝癌早筛技术的HIFI评分模型,区分肝癌和非肝癌的灵敏度可达95.42%,特异性达97.91%;对于AFP或DCP阴性患者,cfDNA全基因组测序检出灵敏度也较高,在90.9%~96.9%之间,可大大降低临床漏检率;对于极早期(0期)和早期(A期)肝癌,cfDNA 全基因组测序检测的准确性(88.9%,94.4%)均高于AFP (22.2%, 16.7%)和DCP (55.6%,61.1%)。在筛查和诊断极早期/早期肝癌方面的表现优于现有的AFP/DCP,可作为个体化筛查或诊断的补充。
陈磊教授最后总结到,《共识》建立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分层把肝癌的高危患者富集出来,从而造福所有的早期肝癌的患者,从而最终能够对绝大多数的肝癌患者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中晚期肝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