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教授专访:锐翌生物肠癌早筛新技术,正在改变肿瘤筛查模式

2021-05-17

受访嘉宾简介:金鹏教授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

  • 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消化早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委员

  •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

  • 国家卫健委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培训项目特聘专家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情况正处于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胃癌,居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目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牵头的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锐翌生物研发的粪便DNA甲基化联合检测常易舒®产品也参与了该项目,并在考评过程中表现优越,作为基因检测类筛查产品独家入选项目三期,助力推动肠癌早筛新技术的发展,促进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治。锐翌生物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金鹏教授,畅谈《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点击观看金鹏教授专访





Q1

最新国家癌症数据显示,在其他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的同时,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却仍然在快速上升,并且已经超过胃癌,成为我国第二大高发癌症。您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金鹏教授:在医科院肿瘤医院2015年的肿瘤调查中,我国常见的消化道常见癌种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处于向下的趋势,甚至已到达拐点。但是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近20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目前远远没有看到拐点。并且根据去年的研究报告,肠癌发病率首次超过胃癌。


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多,肿瘤的成因本就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引起肠癌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与我们的饮食方式“西化”有关。中国传统饮食以碳水、纤维素为主,基本上低脂肪低蛋白。西方的饮食主要是高红肉、高脂肪、高热量,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某种程度上促使了肠癌发病率上升。其次,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与肿瘤发病率上升也有一定的关系。


Q2

据了解,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的临床研究》于2017年正式启动,至今已开展三年多了。截至目前,该项目都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在临床工作中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金鹏教授:对于肠癌防治来说,早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筛查方法中,肠镜始终是“金标准”。目前我国主要面临一个问题,需要做肠镜筛查的人群数量太大,但是内镜医生数量有限。我国目前大概2万-10万病人可以分到1名内镜医生,每年需要做肠镜的人数大概有1亿例次,内镜医生资源严重紧缺。所以,我们需要预先筛选出肠癌的高危人群,有目的地做肠镜,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化分配。


目前北京市科委的《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的临床研究》项目就是需要找出最有效的肿瘤标志物,并因此筛查出肠癌高危人群。从该项目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技术,包括常易舒®产品,也就是SDC2+SFRP2双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以及新型高灵敏度粪便隐血试验都能有效筛查出肠癌患者。相对来说,常易舒®对于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要高于其他两种产品。另外,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筛查相对于前三种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要逊色一些。


目前,我们项目的第三期研究正在进行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可以确定的是,预先进行肿瘤的筛查,更容易让患者进行肠镜的检查。


Q3

目前锐翌生物研发的粪便DNA甲基化联合检测技术在北京市科委重点肠癌筛查项目的大队列人群、头对头比较研究中表现优异,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在90%以上。那么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如何让更多人群享受这种技术的便利,同时消除临床医生对新技术仍然存在“漏检”风险的顾虑呢?

金鹏教授: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医生个人的习惯,并包含了医学的基本原理。首先,医学实际上涉及到概率论的问题,临床决策就是一种博弈,任何一件事情的概率都是0%到100%之间的某个数,不可能是0%或100%。疑似肠癌患者就算做肠镜,也无法保证100%确诊,肯定有一定几率存在漏诊。对于这种问题,唯一的弥补方法就是让患者定期复查,这就可以让诊断准确度无限趋近于100%。


在1970年代的明尼苏达实验,当时的粪隐血准确率甚至不到60%,但是通过每年的复查,仍然能够检测出95%以上的癌症。所以,无论检测手段如何,定期的复查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常易舒®优秀的技术表现,可以让医生建议3年一次的复查,避免漏诊出现。


Q4

目前各地区医院肠镜检测,尤其是无痛肠镜的预约排队周期较长。您认为如果病人的粪便DNA检测为阳性,是否有必要优先安排肠镜检查?这种“绿色通道”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如何?

金鹏教授:首先,预先筛查出阳性结果的患者,有必要优先安排肠镜检测的。根据沈祖尧院士的研究证实,初筛结果为阳性的患者,6个月内做肠镜与9个月以上做肠镜,发现进展性结肠癌的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6个月以内做肠镜,发现早期肠癌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9个月以上或者更久的时间做肠镜,本来的早期癌可能就会迅速演变成晚期癌。我们所谓肠癌筛查窗口期15-20年,这是指没有癌变之前。癌变之后的进展速度会突然加快,初筛阳性如果不及时做肠镜,就会浪费了治疗早期癌的机会。


至于现实中的可行性,这需要我国医疗体系整体的推动。如果有政策上的措施,就有可能让初筛阳性的患者优先进行肠镜检测,避免耽误高危患者的病情。


锐翌生物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进行了结直肠癌早期无创检测产品的合作研究。

目前,结直肠癌无创基因检测项目正在不断产生新突破,并获得了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内顶尖专家的一致认可。

我们会争取每年上升一个台阶,扭转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局面,让人们远离肠癌困扰。


关于锐翌


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上海市浦江高科技园,已在杭州、青岛、北京等地成立区域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基因科技及健康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锐翌生物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专注于人体微生物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基础科研领域的突破,以及在医学上的转化应用,助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医院的科研工作者多角度、全面地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助力更多优质科研成果发表。同时,在大肠癌早筛早诊、感染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等精准医疗领域开发检测技术及应用方案,致力于为医疗机构提供疾病早期检测和健康综合管理服务,目前已和全国500多家医院达成深度合作。


锐翌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法)”、“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均已获得欧盟CE认证。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闵行十大科技创业新锐企业、上海最具投资潜力五十佳创业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锐翌生物始终秉承“锐意进取”的理念,不断为健康创造美丽,为生命创造奇迹,为人类践行梦想!






为促进行业交流,早筛网建立了“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有意加入的读者可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请备注“姓名-单位-职位-城市”


有意加入“早筛行业通讯录”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