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思霖谈中国消化内镜的现状及未来

2021-07-28

早筛网讯:2021年7月22日,由众智技服举办的“2021第三届深圳国际医疗内镜产业趋势峰会”在深圳盛大召开,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思霖先生针对中国消化内镜的现状及未来表达了他的看法。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思霖先生

演讲主题:《中国消化内镜的现状及未来》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胃肠镜成为每个人一生必做的检查项目。这些国家,或利用商业保险强制执行,或通过全民体检方式,要求达到40多岁年龄后,不管男女、不论身体健不健康,每个人都要进行胃肠镜检查。统计资料表明,美国、日本、韩国等,在普及全民胃肠镜检查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幅下降。而我国,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疾病,占所有恶性肿瘤近一半,且呈上升趋势。黄思霖先生表示,消化内镜的重要性除了现在做的是消化道早癌诊治,在医院直接对接患者,还要有义务走上社会的一些舞台,让患者了解这个领域

消化内镜从健康管理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每个人一生至少要接受一次胃肠镜。从市场整体需求来讲,消化内镜市场需求是更为广泛。现在很多医院,包括体检科和消化内镜的专家,在做交流的时候大家有一个口号,就是对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不建议做胃肠镜,这样的体检叫做耍流氓。因为目前我们有严重的疾病负担,这时候就需要从市场角度来提出需求。

对于内镜来说,因为我们需要实现物理通道,通过物理通道可以注入水、气、附件,以此进行操作和诊疗。这是这几代内镜的发展,有很明显的衍生特点。现在消化内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消化内科的医生会有两个对应的专业学会,有消化病的专业学会,还有消化内镜的专业学会。在消化内镜的分类当中,从胃肠镜开始有了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镜是专门针对胆道系统的诊疗,包括了结石、肿瘤等的疾病。

为什么消化内镜的需求如此之大?它开展了具体实践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肿瘤依然是一个高危的疾病,这是“沉默的杀手”。很多肿瘤在早期阶段不会有任何的症状,对于肿瘤性疾病来说,在治疗的最终结局来说,在初诊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消化内镜的诊疗来看看涉及的问题是什么。首先是2018年,全球癌症数据,全球因为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来看,亚洲人群都是非常多的,在亚洲的诊疗体系下,这个人群是非常庞大的。再看看全球新发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肿瘤,排名第一都是肺癌。再看下面,前5位的结直肠癌、胃癌,在病死率当中,结直肠癌上到了第二位,胃癌升到第三位。所以说明在消化系统当中,胃、肠的肿瘤在发病率上是非常高的,而且病死率很高,也就说明它的恶性程度是很高的。

我们国家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正式引入了内镜,从半可曲式内镜发展,之后不断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之后,国家对于内镜技术的研发和诊疗的探索进入了明显的加快。消化内镜目前诊疗领域和内镜基本上是比较相似的,分为两个比较不同的方向:1.诊疗内镜;2.治疗型内镜应用

现在国家在迫切地想要解决内镜从业者的培训问题,希望更多的医生快速进入到这样一个领域,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现在不同的区域,东西方、沿海地区和内地,有明显的操作差异,从业医生的质量、水平、操作的诊疗器具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更多的解决一致化的问题。以前西方有非常多类似于VR的培养训练体系,在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入门的门槛,就是要求所有新入职将要成为专科医师的人员,首先要进行规范的培训,我们国家也开始有专门的研发团队。

黄思霖先生的深圳研发团队研发了国际领先的“触觉感受”的装置。除了做一致性的培训和培训的一致性评价,还能完成内镜治疗同步的评价它可以通过机器能实现对操作力反馈的需求,这样就解决了操作一致性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的风险问题。现在很多医生在学习内镜的时候,因为缺乏这样的培训模式,可能都只能从病人身上实现入门,实际上风险还是很高的。

黄思霖先生也同样认为胶囊内镜前景是非常宽大的现有的问题是限于光源、成像的系统,包括电池,这些都可能是现在存在的问题,但未来会有极大的突破。我们对于胶囊内镜的期待是非常大的,因为大家会有突发的问题,比如说胃痛和腹痛的症状,未来对于胶囊内镜的设计是,希望它是在各个街道、社区,它就变成柜台式的采购,大家只需要扫码购买,再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吞服下去之后,数据会通过网络平台传给专职内镜医生进行检诊。如果再有诉求,可以引导到医院进行检诊。所以,胶囊内镜的未来我们也是非常看好的。

在内镜辅助智能化方面,医学领域一定是迫切的需求,因为从业者确实太少了。我们现在已经明确的能够感受到一个点,就是医生会累、会疲劳,而且在这么庞大的内镜诊疗需求下,在未来的模式下,希望AI成为我们的助手。在AI辅助和医生的协手下,它的作用一定会远远大于医生一个人的力量。现有的国产代表是内镜精灵。以内镜精灵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辅助化已经在专家团队协助下,能对非常多的领域做非常多的判断,我们国家也发了非常多的文章,已经明显的领先于国际了。我觉得在消化内镜的诊疗领域,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一位专家已经提出了,他觉得中国的人工智能速度已经超过了西方。所以,国内现在有非常多的机构进行内镜的辅助。

内镜治疗的微创化方面,随着内镜的改善、随着附件耗材的不断改善,现在内镜能做的手术越来越多,现在内科都在变成按照外科化的发展,所以内镜能做非常多的手术,甚至消化内镜能够进入腹腔,做原本认为一定是需要外科传统的开腹手术才能完成的术式,这都是为现在诊疗模式的铺垫。



2021年十月,首届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将邀请来自全球的肿瘤早筛早检领域的产学研资医政媒各界代表分享肿瘤早筛技术和产业前沿,敬请关注。欢迎各方资源与组委会联系沟通合作(何老师13560173890;陈老师15013078898)。





为促进行业交流,早筛网建立了“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有意加入的读者可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请备注“姓名-单位-职位-城市”


有意加入“早筛行业通讯录”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