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阖资本霍伟博士:肿瘤早筛投资市场路在何方?

ZAODX
2021-12-19


肿瘤早筛市场潜力如何?

肿瘤早筛技术哪家强?

投资者对肿瘤早筛产品有什么样的期待?


这是肿瘤早筛领域人人关注的问题。在12月10日举行的“早筛网中国行·肿瘤早筛前沿沙龙”第二期活动上,金阖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霍伟博士带来主题为“肿瘤早筛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逻辑”的精彩演讲,将这些谜题一一解开。

霍伟博士

肿瘤早筛技术大PK,DNA甲基化“脱颖而出”


放眼全球,癌症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癌症负担繁重,其中我国的肿瘤发病形势尤为严峻,实现大规模肿瘤早筛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以肠癌为例,肠癌早筛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五年生存率和降低医疗支出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美国的肠癌筛查行动便印证了这一点。


霍伟表示,分子早筛在国内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不高,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金阖资本看好肿瘤早筛市场前景


实现肿瘤早筛有多种技术路线可供选择,但用于肿瘤早筛时其缺点也十分明显: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但准确性欠佳;PET-CT对晚期肿瘤识别率高,但难以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ctDNA检测特异性高但噪音严重,难以识别具体部位和突变……


新型肿瘤标志物包括基因甲基化、基因突变、RNA和蛋白等,那么,金阖资本主要关注哪种肿瘤早筛技术?


甲基化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基因沉默的方式之一,且泛基因组的甲基化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霍伟博士表示:甲基化作为早期肿瘤标志物检测是目前较为前沿的检测靶标,金阖资本在肿瘤检测领域重点关注并看好使用甲基化技术的企业和产品,DNA甲基化检测将成为PCR平台的一组特色项目,在未来的10到20年在肿瘤筛查方面的应用表现都会优于其它肿瘤标志物。


明确框架,回归基本面


依从性好、性能好、操作便捷、成本低。


这是霍伟博士对肿瘤早筛产品的期待,这几个关键词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普及能力和盈利空间,也是投资人在肿瘤早筛赛道最为看重的指标。


霍伟博士坦言:“回归基本面,肿瘤早筛方向的投资考量的是项目持续盈利的能力。”


霍伟博士认为,肿瘤筛查产品应看重多重指标,灵敏度与特异性同样重要,企业应做好二者的平衡。对产品性能而言, PPV(阳性预测值)能为患者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提高PPV主要有两个方向:1、提高发病率,即筛查泛癌,或在高危人群中筛查。2、降低试剂盒假阳性率,越低越好。


对于LDT和IVD的模式选择,霍伟博士表示,金阖资本更关注成熟的IVD商业模式。


霍伟博士认为,LDT与IVD模式存在“低开和高开”的区别,需要明确这一框架。成熟的IVD模式是“低开”的代表——生产-运输-使用周期较短、周转率高、单价便宜,用量多、时间费用成本都很低;而LDT模式是“高开”的代表——生产-运输-使用周期较长、周转率低、单价贵,用量少、对适用人群要求高、时间费用成本都很高。


于肿瘤早筛而言,无疑是“低开”的成熟IVD模式更适合普及。


“因其壁垒不高、成本不高、操作难度不大的特点,PCR甲基化的手段成本和性能兼顾,适用于早筛。甲基化将有望成为普通PCR分子诊断试剂盒。”霍伟博士说道。


讨论环节


在讨论环节,霍伟博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 肿瘤早筛行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霍伟博士:严格意义上来说,肿瘤标志物检测也在肿瘤早筛范畴,短期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观望的。


新的技术如PCR甲基化检测技术比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效果好但成本高。未来5-10年如果能实现“采样管进结果出”的全自动化PCR流程,预计5年内甲基化手段能降到百元级别的单价,两者综合,市场规模可达百亿甚至千亿。


2、中国肿瘤早筛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霍伟博士:新技术支撑下的肿瘤早筛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刚刚起步,市场渗透率低。技术商业化模式尚未成熟,各个企业都在寻求量的突破。预期未来早筛产品价格会下降,甚至成为标品进入集采,预计未来五年早筛产品报证会越来越多,数量会急剧爆发。


3、什么样的肿瘤早筛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


霍伟博士:以价换量的模式无疑是最适合产品普及的,新冠筛查是最好的例子。PCR甲基化手段用于肿瘤早筛时与新冠筛查差别不大,在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尝试以价换量的模式。当肿瘤早筛产品成本能降到百元甚至以下,甚至被政府纳入集采,肿瘤早筛市场将会迎来大爆发。


关于金阖资本

金阖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构,总部位于广州。基金管理人核心团队拥有25年以上的医疗产业经验,成功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金阖资本目前管理两支医疗产业基金,规模近20亿元。金阖资本持续深度布局体外诊断等领域,构建产业生态圈,致力于结合产业和资本的力量,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健康企业。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