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莱生物总经理谢高峰:多方联动,将迎来大规模筛查的春天

2021-12-27

12月10日,“早筛网中国行·肿瘤早筛前沿沙龙”第二期活动,在广州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圆满落幕。


沙龙现场,广州泰莱生物总经理谢高峰受邀出席,并携演讲《建立大规模人群泛肿瘤筛查体系的探索》,为我们缓缓道来一个肿瘤筛查技术本身之外,与温度有关的故事。

谢高峰在沙龙现场,早筛网摄

1994年,谢高峰从广州医学院毕业,当过医生,参与过管理层和资本运营的相关工作,也曾在上海先灵葆雅、广东医谷任职,同时担任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志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多年钻研癌症早筛产业链上下游,这位行业老兵对癌症筛查有了自己更深的思考。

01

癌症筛查,仍在寻求出路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癌症筛查则属于二级预防方法。
谢高峰指出,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国家政策不断地为癌症筛查亮起“绿灯”。比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后,广东省出台了符合本省情况的《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十八项行动。针对鼻咽癌、肝癌、结直肠癌等广东高发癌症进行重点攻关,推广癌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诚然,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可以看到的是,癌症早筛依然是“小而窄”的领域。无论社会、政府,还是个人,在癌症预防与筛查上的投入相对薄弱。
例如,在疾病治疗的费用上,已有国家医保为此兜底,甚至出现了部分省份医保“穿底”的现象。谢高峰指出,连救命钱都非常紧张了,能够预留给筛查的钱难免更少。
癌症筛查上有政策,下有期望达成的目标。但中间“具体的操作路径还比较模糊”。针对泛癌种筛查的指南共识也少之又少,谢高峰表示。
02
“摸着石头过河”的普早筛


谢高峰更愿意将“大规模人群泛肿瘤筛查”称为肿瘤的“普早筛”。普筛,筛查万人以上;早筛,早期筛查。
“泛肿瘤筛查是很新的东西。不管对百姓还是行业而言,都刚接触不久,所以底层积累并不够。”同时,标准化的癌症防治体系尚未完善,要实施大规模人群的泛肿瘤筛查只能算粗浅的探讨。
当前,癌症筛查市场看似正火热,但现实情况却没那么乐观。
针对目前癌症防治体系面临的窘境,谢高峰总结了以下几点:

1、防治观念仍以“重治疗、轻预防”为主。


2、不论社会、政府、还是个人,在癌症预防、癌症筛查的投入还是相对薄弱。


3、尚未建立科学的癌症防治体系,未形成“筛查-诊断-治疗-跟踪”的动态闭环。


4、缺乏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动态追踪的癌症筛查技术手段。


5、基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设备、技术、人才),难以开展较大规模人群的癌症筛查。


从“重治疗、轻预防”的防治观念可以看出,百姓获取癌症筛查的信息渠道少,癌症筛查的途径局限于体检中心/机构。据谢高峰了解,某著名体检连锁中心去年到检50多万例。但从世卫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20年新发癌症人数高达457万人,仅凭体检机构难以满足庞大的早筛需求。
“体检有很多团购套餐,但(癌症)甲基化检测的项目可能装不进(套餐)。”谢高峰认为,“……缺少在癌症筛查前对消费者进行个性化指导或问卷调查”,而这对消费者而言很有必要。
癌症防治正处于“黎明前的黑夜”,遭遇了不少痛点。但无论如何,癌症筛查要继续实行,要“摸着石头过河”。“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春天会到来”,谢高峰认为。

03

社会组织参与,联动各方资源


政府出台的癌症防治政策,单靠企业的力量落实,很多企业(尤其初创企业)难免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癌症早筛志愿工作者的谢高峰,开始思考:社会组织的出现,能否成为癌症筛查体系中的一条“捷径”。

简单来说,社会组织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它既可以是“拐杖”,协调癌症筛查体系的其他角色,辅助前行;也是粘合剂,联动各方资源,协助解决部分资金难题;还是加速器,促进企业万人筛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等。

图源:谢高峰演讲PPT

在此,谢高峰分享了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在实践早筛早诊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比如,今年4月份携手佛山市三水区卫健局、早筛网等多家单位,在三水区人民医院建立肿瘤早期筛查门诊(详情链接);
随后与善心体检合作,启动''善心呼吸健康万人早筛''公益活动,向1万名市民提供全免费的肺癌及慢阻肺筛查公益服务;
11月参与首届白云区公共卫生服务月活动。其中,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泰莱生物癌症防治与科研专项基金向白云区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了超过3000份“安安盼泛肿瘤公益筛查服务”(详情链接)。

肿瘤防治周早筛早诊早治健康文化节大型义诊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佛山三水站)

谢高峰也直言,自己常在两个角色中转换: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志愿工作委员会主任与广州泰莱生物总经理,以此打破常规职能壁垒。
事实上,还有很多公益性早筛工作不为人知。但在这个点滴积累的过程中,早筛企业也获得越来越多理解和认同。谢高峰相信,(当这些工作)到一定程度,大规模筛查将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04

早筛市场有想象空间,做大要“抱团”


很多人经常会问一个问题,肿瘤早筛行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谢高峰回答,早筛的空间长期看人口,中期看技术,短期看营运和科普教育。比如,长期下来,癌症高危人群在40-75岁做筛查会逐渐常态化;中期时,首先筛查技术要过关,不能“筛不准”或成本过高;短期内,市场营销和教育极有必要。若缺少民营企业参与、没有营销和教育的投入,早筛市场主体仍会继续聚集在体检中心。那么,市场空间将很难达到百亿级、千亿级。
在谢高峰看来,癌症早筛行业还没有所谓的“竞争对手”,一家IVD企业难以完成大规模筛查,企业仍需要“抱团”。在没有拿到注册证之前,早筛企业的策略应是“农村包围城市”,做好“闭环”服务,谈革命性的突破还为时尚早。

总之,上层有政府政策推动,下层有企业合作共赢,最终才能使行业前进,百姓获益。谢高峰如是说。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