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早筛有哪些难言之隐?路在何方?

2021-09-22

早筛网讯: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也已写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积极践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理念,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验证、产业发展全链条的合作与整合,与领域内优势企业共建、共享科技创新生态圈。


鉴于近期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大,2021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CCTB)推迟至11月12-14日举办,但相识、交流、合作不能因疫情而阻隔。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积极筹备“TBM线上医研企合作座谈会”系列免费公益活动,旨在发挥学会的技术资源、科研资源及医疗资源优势,邀请领域的学术和临床知名专家及领域上、中、下游创新企业合作伙伴,搭建线上小型化、深度沟通、问题导向的医研企合作沟通平台。2021年9月9日晚,第四期“TBM医研企合作线上座谈会”由专委会与早筛网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TBM学院及大专家、健康界、ONCO前沿、微医乐问、蔻亨学术合作转播平台共计39368人在线观看。



本期线上活动由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教授发起,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芳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高友鹤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杨蓉西教授、早筛网CEO陈赞泉先生、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陈加玲博士、上海奕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董世华博士、广州基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医学总监王博博士、华大数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O汪宇盈博士、上海鼎晶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医学副总监夏超然博士、广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瑾博士共同就“早筛检测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激烈的探讨。


《 专家介绍 》


会议由于文强教授主持,本次座谈会于文强教授精心准备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各位专家围绕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


第一个问题:“验血查癌”靠谱吗?血浆ctDNA检测的难点在哪里?华大数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O汪宇盈博士指出:早筛产品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滴血查癌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很难做到,但是验血查癌还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液体活检为肿瘤早诊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ctDNA检测的优势就在可以反映肿瘤细胞变异特征、克服肿瘤异质性、无创实时动态监测,并且在理论上可以实现pan-cancer detection。但也存在着挑战,比如对检测技术要求高、易受背景信号干扰等。并提出了自己对突破的看法,即通过实验方法、算法的改进追求单一技术的极限检测性能,达到灵敏度/特异性最大化,通过多靶标/多组学的检测手段尽可能的提升检测灵敏度。


第二个问题:肿瘤筛查,尿液对疾病早期发现有更大的潜力吗?北京师范大学高友鹤教授基于长期的研究和思考,提出因为血液是内环境的一部分,是稳定不易发生变化的,但尿液随着疾病的发生变化早、变化大,是更好的早期标志物来源。国内外大量实验数据特别是课题组长期研究成果证实,尿液是非常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肿瘤筛查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第三个问题:肿瘤早期筛查,如何看待漏诊和过度检查?广州基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医学总监王博先生分析需要从四个维度评价早筛产品的漏诊与过度检查,第一个维度是早筛产品的技术性能,并分析了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登指标在平衡漏诊和过度检查中的意义,第二个维度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在不同疾病,相同疾病不同时期定位不一样。第三个维度是卫生经济学的平衡。第四个维度是医生与患者的教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特别指出:临床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是疾病早筛产品非常关注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方能作为筛查产品上市。客观了分析了早筛产品的漏诊与过度检查之间的关系。


第四个问题:理性看待肿瘤筛查,科学防病还是贩卖焦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芳主任指出这一问题是不同人群、不同赛道对早筛的需求不同造成的看法不同,就像小马过河,需要遵循不同的规则,按照各个赛道的目的向前推进,不能一言以蔽之。而且临床与科研最大的不同就是早筛产品临床应用需要稳定的可重复性,而且要考虑卫生经济学角度患者的接受度。企业需要认真听听医生的需求,帮助医生解决问题,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才能更理性的看待早筛。


第五个问题:DNA甲基化检测,重亚硫酸盐处理为什么“惹人烦”?上海奕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董世华博士提出有时在临床上找到好的检测方法比找到一个好的靶点更难,目前DNA甲基化检测亚硫酸盐处理流程复杂,损失率高,奕谱生物发明了Me-qPCR技术可以绕开亚硫酸盐处理,在DNA甲基化检测方面更简便,更稳定。


第六个问题:肿瘤筛查科学定价,到底多低算便宜,多高算贵?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陈加玲博士分析肿瘤筛查产品结合进入市场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定价,在导入期因为渗透率低、需要教育市场、销售费用高及竞争者少等原因,产品定价高。在爆发期渗透率快速增长、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产品价格逐步下降,当进入成熟期,行业稳定增长、形成头部企业、企业份额稳定,产品定价下降到稳定水平。而且除了市场规律,关键还要把产品做好,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真正惠及老百姓。


第七个问题: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企业如何平衡?早筛网CEO陈赞泉先生指出涉及医疗的生命科技企业需要与各方建立品牌链接,包括投资人、合作伙伴、医生、患者,缺一不可。并在整个企业周期都需要进行推广,每一阶段面向人群不同,国内早筛企业要走的远一定要靠技术驱动,同步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对于市场不仅限于医院场景的癌症早筛企业,尤其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普及早筛理念和树立企业独特品牌。


第八个问题:肿瘤早筛市场,企业,医生和患者有什么难言之隐?广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瑾博士介绍一方面肿瘤早筛市场受到资本追捧,呈现万马奔腾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其在市场应用和推广进程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快。


难言之隐对企业来说第一是推广难,目前市场和大众对于癌症早筛认知有限,市场教育需要很长的周期和巨大的投入。第二是肿瘤早筛产品和检测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肿瘤早筛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其应用过程中技术的选择、筛查路径、质量保证等方面缺少标准和规范,市场易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第三市场准入难。产品市场应用需要合规化,大多数产品都面临资质和物价准入方面的困难。


此外早筛产品对医生来说更关注早筛能不能解决肿瘤诊疗的实际问题,需要重复性好,后续有明确诊断和干预手段的产品;在百姓层面,目前防癌意识还比较薄弱,缺少可及可靠的途径了解这些早筛新技术。


上海鼎晶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学总监夏超然博士指出,结合我国肿瘤流行病学特征、现行市场的早筛产品价位及预估的市场渗透率,我国早筛市场规模非常大,但在早筛产品临床应用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科研给予企业更多的答案提高对早期肿瘤发生发展的认知,并为企业提供更多候选早筛标志物进行技术研发和临床转化。


肿瘤筛查最大的益处在于识别高危人群,在可治愈期发现更为局限的肿瘤,以期降低因癌致死率。肿瘤早筛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企业研发产品的同时需要与临床一同考虑患者的知情负担,可能导致的过度治疗问题以及卫生经济学问题等。另外,合理的筛查策略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策略的制定尤为重要,在肿瘤早筛领域尚缺乏相关行业指南共识。


第九个问题:肿瘤早筛,中外企业路在何方?南京医科大学杨蓉西教授将体外诊断产业链分解为分子标志物靶点发现、检测平台和设备、设备配套试剂盒开发、数据和算法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核心,而其中最核心且难度最大的则是类似于新药靶点开发的分子标志物新靶点的开发。国外顶级企业都在从事分子标志物新靶点的开发,然后选择最能够产业化的平台,经过千锤百炼的验证和开发才打造出能够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


分子标志物新靶点(专利)加上检测工艺(检测平台和试剂盒的know-how)的知识产权布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天花板,让后来追随的企业或者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因为工艺的壁垒难以超越。而国内的企业目前在体外诊断产业链前三个阶段的积累较少,更是鲜有企业进行分子标志物新靶点的开发,以至于国内企业仍处于对国外企业模仿和跟随的阶段,不仅产品滞后有专利侵权的风险,而且依据国外分子标志物开发的产品是否适合中国人也是需要后续验证的。建议国内的企业和资本沉下心来,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原研开发,找到First in class和fast follow之间的平衡。


第十个问题:中国的标志物Vs世界的标志物,我们如何选择?于文强教授指出要做真事,做成事做大事,走自己的路,国内这么多优秀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不比国外的差,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大,肿瘤患者多,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优势,我们有自信、有责任更有义务把产品做好,合力瞄准国外的大企业,深入研究,为中国的老百姓提供好的早筛产品,而且肿瘤早筛赛道太大了,没有一家企业能把赛道完全占领。


三个小时的时间在与会各位医研企专家分享和讨论中很快就过去了,大家都感觉非常有成效,意犹未尽,专委会与早筛网将继续组织系列医研企合作线上座谈会,不打广告、不吹成绩,以问题为导向,邀请肿瘤标志物相关领域临床、科研及企业专家一起剖析问题,碰撞解法,并推动更深入的合作。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回看精彩视频!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