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的科研团队认为,液体活检在癌症筛查和早期检测的应用,必须是多维度标志物(蛋白/基因/细胞)和多组学层面的结合,单一类的肿瘤标志物(如蛋白标志物或ctDNA突变或DNA甲基化)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提高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把CTC作为核心信息源(完整的肿瘤细胞)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相结合。近年来,他们结合CELLOMICS CTC100平台和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建立了多种癌症的CTC单细胞全基因组的数据库,为CTC与ctDNA及其他标志物的联合使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数据基础。 针对肿瘤液体活检单一检测平台面临的技术困境,该团队率先提出了“基于CTC的多重生物信息鉴定结合靶基因突变检测”的互证式检验策略,采用“CTC+数字PCR”的双平台联合检测方案,不但破解了目前基于血液样本的ctDNA检测技术的来源问题“困局”,还可以在基因层面印证细胞的肿瘤来源,并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信息。在患者无法取得组织标本(或组织标本比较早期)的情况下,该方案可以同步获得肿瘤的动态监测、PD-L1免疫治疗和靶向用药数据,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更完整、更精准的肿瘤液体活检解决方案,非常适合现有的PCR实验室开展针对肿瘤液体活检的临床检验业务。 今年上半年,该团队配合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在国内首次针对第三代微流控CTC平台做了近五个月的对比测试,尝试验证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几个CTC平台是否可以真正实现“通过准确的CTC计数分型实现精准的肿瘤动态监测、通过基于CTC的PD-L1蛋白检测辅助诊断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捕获具有活性的完整肿瘤细胞开展下游基因检测、细胞培养”等。结果惊喜发现CTC100平台不但可以捕获具有活性的完整循环肿瘤细胞,而且24小时肿瘤细胞活率达到了83%。在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临床验证中,该技术平台基于CTC上的PD-L1检测与金标准的符合率达到了95%以上。据悉,该团队多年前已经实现了CTC单细胞基于数字PCR技术的肿瘤靶向基因检测(EGFR、KRAS、NRAS等)可行性验证,发现在保证CTC单细胞捕获质量的前提下,靶药基因的检测结果与临床金标准也非常接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临床数据的验证,“CTC+数字PCR”这一创新的双平台联检方案,非常有希望突破目前大多数单一肿瘤液体活检平台面临的技术瓶颈,成为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开展肿瘤液体活检的必备“最佳拍档”。 采用惯性聚焦微流控芯片的晶准CTC-100平台,可以无损捕获CTC。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95%以上。临床符合率较高,细胞完整性和活性能较大程度的保持。 晶准生物医学(深圳)有限公司是专注于肿瘤液体活检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日,它们采用创造性的“微针打印微滴技术”替代了传统数字PCR上百元成本的微流控芯片技术,拿到了全球第一张“无芯片式”数字PCR的注册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它们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CTC100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平台,针对肿瘤液体活检推出了“CTC+数字PCR”的双平台联检方案,为肿瘤液体活检多年无解的技术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1] Li R, Di L, et al. A body map of somatic mutagenesis in morphologically normal human tissues. Nature. 2021 Sep;597(7876):398-403. doi: 10.1038/s41586-021-03836-1.[2] Yizhak K, Aguet F, et al. RNA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s macroscopic somatic clonal expansion across normal tissues. Science. 2019 Jun 7;364(6444):eaaw0726. doi: 10.1126/science.aaw0726.[3] Razavi P, Li BT, et al. High-intensity sequencing reveals the sources of plasma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variants. Nat Med. 2019 Dec;25(12):1928-1937. doi: 10.1038/s41591-019-0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