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
活动简介
第二届日程
活动预热
第二届ZAODX直播
第二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
活动资讯
2022世界肿瘤早筛大会
文章详情
坏心情不等于抑郁症,如何诊断?怎样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大规模抑郁症筛查?
ZAODX
2021-11-16
早筛网讯:
近日,“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受到广泛关注。
教育部经过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协商,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措施,
其中包括“
精神专科医院结合各类主题日、传统节日宣传活动等,组织开展抑郁症筛查”;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
教育部还强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要求将防治抑郁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为何这么重视青少年抑郁症问题?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其中,中国有5400万患者,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抑郁症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常见病,且呈现年轻化倾向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据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18岁至34岁青年是成年人中最焦虑的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青少年和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都是抑郁症防治的重点人群。
由于对抑郁症的认识不全面、预防抑郁的发生和发展不及时等因素,导致抑郁症逐步摧毁患者的生活和意志力,最终让患者走向了自杀的结局。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青少年对一部分心理健康知识题目的正确作答率很低。
例如“决定了要自杀的人是不会告诉别人的”的作答有近80%的人群都没有掌握。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自杀想法的人在自杀行为实施之前,几乎都经历过挣扎、犹豫、求救、失望,会有一些预警或求救信号,这是发现和预防自杀行为的机会。这也揭示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
遏止抑郁症引发悲剧发生的另外一个预防措施就是“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然而,很多抑郁症患者识别率不到20%,诊断率仍然较低,因为病耻感、不好意思看病等因素,导致就诊率也比较低。
注意抑郁症前兆,诊断有明确标准
抑郁症以连续、长期而持久的心情不好为主要临床特征,
但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坏心情”,不等于抑郁情绪。抑郁症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
并不能以单纯的个别症状或简单的筛查量表就认为患有抑郁症。健康人群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也可能感到情绪低落或压力大,但这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抑郁症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已经明确。
根据《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如下: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识别两种不易被察觉的特殊类型的抑郁症:
微笑型抑郁
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喜悦,但不等于“不会笑”,可能在一些社交场合中会有礼节性微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谈笑风生,让人难以把他与抑郁症联系起来。
隐匿性抑郁
觉得自己有躯体疾病,反复去综合医院就诊,实际上存在抑郁症状。
如何预防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心理疾病,需要驱除“心理障碍”,通过合理的方式来预防抑郁症,这样才能防止抑郁情绪长期存在。
一、提高对抑郁症的认识,懂得预防措施:
多学习一些抑郁症方面的知识,出现不好情绪时,懂得自我调整,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远离抑郁症。
二、释放压力,学会管理情绪:
及时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防止压力过大而导致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学会开导自己,通过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自我安慰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避免演变成严重的抑郁症。
三、多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运动是促进健康的一种方式,对很多疾病的预防均有帮助。运动可以增加抵抗力,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分泌,令身心愉悦,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每天至少运动30-50分钟,可以缓解情绪、减少紧张和压力,对抑郁症的预防也有帮助。
四、补足睡眠,调养身体:
长时间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精神脆弱甚至精神崩溃,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调养身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状态,防止抑郁症出现。
五、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擅于与人沟通,理解他人,助人为乐。
当然,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和喜好来预防抑郁,比如,外出旅游、吃美食、购物、职场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等。
针对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家长更加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利于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少一点质疑,多一些支持和陪伴;不要把消极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减少孤独感。关注孩子的幸福胜于关注孩子的成功,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胜于关注孩子的表现和成绩。
青少年抑郁症筛查,更要注重隐私保护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对广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随着针对抑郁症讨论范围以及学生体检范围的不断扩大,舆论场中难免出现一些未能正视抑郁症的论调,比如“抑郁症就是矫情病、装的”“就是小年轻的一种心理暗示”等等。这类刺耳的声音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而言,无疑也会带来二次伤害。青少年的烦恼并非只是“矫情”和“瞎想”,
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给他们创造“无歧视环境”。
另外,落实抑郁症筛查的过程中需要保障个人隐私。
有医学专家就曾表示,开展抑郁症筛查势必涉及学生和家庭的个人信息、心理行为信息等数据。若一旦有学生患抑郁症的信息被泄露,在当下的舆论环境里,难免会加大患者的病耻感。因此,医疗机构和学校应该做好“保密”工作。
综合:教育部官网、光明日报
政策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
这是第一篇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