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肿瘤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杀手”。长期以来,尿路上皮癌(UC)患者面临潜伏期长、确诊晚、易复发、治疗手段有限等困境。如何尽早发现泌尿系统隐匿性肿瘤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进步,UC尿液无创诊断经历了细胞学、肿瘤分泌蛋白、染色质异常、DNA 异常的发展阶段。近5-10年,DNA异常已成为膀胱癌诊断的新方向,并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基准医疗与黄健教授和林天歆教授团队从2017年至2022年,历时五年,开发了UriFind®DNA甲基化诊断产品,为我国UC的临床诊断痛点带来开拓性的解决方案。
2023年4月28日至5月1日,第118届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AUA)在美国芝加哥召开,新型检测试剂盒UriFind®也在本次AUA年会上亮相。为进一步了解UriFind®在泌尿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及未来的发展,《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研究团队成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旭教授就UriFind®在AUA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的临床痛点等进行深入剖析和分享。
陈旭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负责人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7篇,总IF:309, IF >10分 14篇
主持国自然基金3项(面上2项,青年)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CUDA)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 秘书
陈旭教授采访视频
泌尿肿瘤资讯:在本项研究中,您和团队为什么会选择VIM和ONECUT2两个基因作为筛选的生物标记物呢?
陈旭教授:在筛选肿瘤标记物之初,我们首先将我国膀胱癌测序结果、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测序结果、以及尿液中可能污染的白细胞的测序结果进行整合。首先去除正常白细胞中含有的甲基化高表达位点,然后找到膀胱癌共性的甲基化标志物,筛选出几千个候选基因,通过建模等操作,逐步缩小候选基因范围至三十多个。之后我们将患者的组织和尿液配对,进行甲基化检测,以此来筛选出稳定性、敏感性、特异性最好的标记物,最后筛选出了VIM和ONECUT2两个基因。既往已有研究将VIM或ONECUT2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但仅检测其中一个基因,未见组合使用。VIM和ONECUT2两个基因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并且在膀胱组织中的性能优于其它标记物的组合。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最终选择了将VIM和ONECUT2两个基因作为试剂盒的检测标志物。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基因不同甲基化位点也可存在差别,因此,我们对VIM和ONECUT2两个基因中的多个不同甲基化序列进行筛选,优选出的甲基化区域能够更好地代表这个基因,并且具有最佳性能。最终构建了一个基于VIM和ONECUT2两个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诊断模型,形成了新型的检测试剂盒——Uri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