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大咖云端热议早筛之道,揭秘获得中国专利奖的肿瘤早筛黑科技!

2023-04-20

早筛网讯:4月1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早筛网联合发起,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艾伦斯文精准医学研究所、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共同支持的【肿瘤早筛黑科技+“1+X”模式——助推医防融合,赋能基层医疗】专场直播顺利举行。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癌症早筛胸苷激酶1(TK1)检测技术发展专项基金肖长兴副秘书长的主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客座教授陈苒教授、深圳市艾伦斯文精准医学研究所理事李劲博士、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服务中心李芳主任等重磅嘉宾围绕“肿瘤风险筛查黑科技”、“肿瘤早筛1+X模式在体检中的应用”、“疾控中心医防融合模式”等话题进行精彩分享,共同推动癌症防治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癌症早筛胸苷激酶1(TK1)检测技术发展专项基金副秘书长肖长兴

科学家潜心研究三十载
肿瘤风险筛查黑科技守护健康

TK1,即胸苷激酶1,是国际公认的细胞周期S期依赖酶,可作为检测细胞增殖速度的关键指标。当细胞分裂速度越快、细胞分裂越多时,血液中TK1的浓度就会变得越高。

深圳市艾伦斯文精准医学研究所理事李劲

李劲博士表示:“细胞过度分裂,预示肿瘤风险大增。因此,TK1的增高是肿瘤风险的预警。当TK1持续高于临界值(2.0pM),提示可能有肿瘤风险。”

TK1(体可问)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TK1研究团队30年研发、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研制推广。李劲博士表示:“TK1是一个非常好的早期发现肿瘤、监控肿瘤生长的标志物,于上世纪50年代被科学家发现,但由于其在体内含量极低,当时难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随后,科学家破获了识别TK1蛋白质序列的方法,使得在人体内快速检测TK1成为可能,”李劲博士补充说道。三十载的不懈努力,TK1这个黑科技终得以在肿瘤早期筛查领域广泛应用。2022年,TK1技术更是获得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高级别政府奖——中国专利奖荣誉。

据介绍,TK1是一种超早期肿瘤预警技术,只需2ml血液样本,就能够进行泛肿瘤检测。目前,临床验证已证实TK1可有效检测约21种不同类型的肿瘤,适用于大范围普筛。“TK1技术与影像结合,能够提前约5年发现新发肿瘤风险。此外,TK1还可应用于肿瘤预后评估、动态监测疗效、预警肿瘤复发等方面。”

李劲博士介绍道,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相比,TK1作为细胞增殖标志物,在肿瘤检测方面有着几大优点:
  • 首先,检测时间点不同。TK1检测应用于肿瘤尚未发生或肿瘤超早期预警,而肿瘤标志物则多用于肿瘤发生后,作为辅助诊断或检测。
  • 第二,检测范围不同。TK1能够应用于绝大部分肿瘤的检测,而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仅限于某一种或几种肿瘤。
  • 最后,检测的灵敏度不同。TK1应用于肿瘤检测的灵敏度极高,肿瘤小于1mm时也能够灵敏检出,而肿瘤标志物在此时则无法检出。

李劲博士最后总结道:“健康人群进行TK1检测,可以评估正常情况下个人的TK1基础值,因此,并非出现症状才要检测。一般情况下,TK1的水平波动不必过分担心,持续的增高才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预警。建议大家定期进行TK1检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揭秘肿瘤早筛1+X模式
助力体检中心发挥关键作用

1+X模式,即体检中心等健康管理机构,将1种筛查技术指标与其他检查项目联合使用。

南方医科大学客座教授陈苒

陈苒教授表示:“以TK1为例,就是以TK1检测技术为切入点,评估肿瘤风险,针对不同癌症的风险预警,与其他检测技术的方法结合,以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实际上,肿瘤的风险筛查离不开定期体检。

对此,陈苒教授表示:“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体检,是基于大人群的基本保障,而对于有条件或自身身体状况有需求的个体,则建议每年多次健康体检,帮助动态了解、动态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

结合个体化体检,陈苒教授则建议采用“1+1+X”的模式——个体化基础检查项目、TK1检测技术、基于个体化的疾病风险的推荐检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当TK1检测结果在0-2pM范围内,表明为低风险,若结果>2pM,则预示着肿瘤的高风险,应及时通过1+X模式进行个性化筛查。”

定期体检,需要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体检机构等健康管理中心的通力支持。陈苒教授认为,健康管理中心在肿瘤风险管理、肿瘤防治体系中是最重要、最早期的一环,可以助力进行疾病风险识别及肿瘤风险捕获,并通过随访进行肿瘤风险管理,通过个性化手段进行肿瘤的早筛查早预防。

最后,陈苒教授强调,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非常重要,需关注自身TK1基线值,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医防融合模式推动肿瘤防治高质量发展

医防融合模式,即医疗服务+预防服务结合的模式,是武汉市疾控中心正在实践的基层管理模式。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服务中心李芳

李芳主任表示:“当前,80%的人群处于健康及亚健康状态,‘仅治不防’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核心问题,因此需要从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通过医防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问题发生。”

李芳主任介绍,慢性病的医防融合做法重点关注“三个早——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及“三类重点疾病——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通过“防、筛、治、管”一体化,助力从后端医疗到前段预防转移,从而实现从胎儿到终点的全周期健康保障,切实维护人民健康。“医防融合的模式,有助于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李芳主任表示:“与其他慢性病不同,肿瘤种类繁多,基层缺乏简便经济的手段及早发现肿瘤。因此,目前我们正大力探索‘预防为主、医防融合’的模式,期望将其推广落地至其他门诊及基层,广泛提高人群肿瘤早期发现率。”

2023年3月7日,武汉疾控预防医学服务中心启动“肿瘤早早期风险预警与评估门诊”服务,引进“TK1技术”为全市市民提供肿瘤早早期风险筛查及风险评估等专业服务,推动医防融合,赋能基层医疗。

“目前,武汉市疾控中心正致力打造全市一体化的肿瘤防治与康复健康管理联合体,疾控中心将作为中间桥梁,打通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基层医院的联动渠道,通过筛查、诊疗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整体提高肿瘤的防治水平。”

最后,李芳主任向观众强调,健康的时候切勿忽视和大意,要多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检查,在早期干预或遏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扫码观看回放




第二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将于2023年9月中旬举办,敬请关注!


-end-

加入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