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可在细胞、蛋白、分子水平上表达。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物理特性和癌症之间的关联已获得全球多个国家的研究团队的多项研究的证实,可应用于癌症早筛领域。
2023年4月17日,「科学防癌 早诊早治」肿瘤早筛系列直播活动——【创新生物物理技术应用于多(泛)癌症检测】专场直播顺利举行。本场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早筛网联合发起,由安派科生物作为支持单位,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吴俊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谢丽博士、安派科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俞昌博士,围绕创新生物物理技术应用于多癌检测的相关话题进行精彩分享,助力创新技术在癌症早筛中的应用,助推癌症早筛事业高质量发展。
吴俊杰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吴俊杰教授发表了题为《CDA技术应用于多癌症检测、疗效评估和预后跟踪》的主题演讲。吴俊杰教授表示,生物微环境、生物微力学、组织液压等指标的变化都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证实,某些物质中的电学特性可应用于癌症检测。基于这些原理,安派科生物研发了创新的CDA癌症风险评估技术,目前已用于多种癌症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她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CDA技术的情况,并列举两个经典案例,用实例和数据证实了该技术的优异性能及成本优势。
谢丽博士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癌症负担远远高于美国及全球平均水平,国内肿瘤早诊率低于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谢丽博士在演讲中列举了多样化的癌症筛查数据,强调肿瘤筛查是人群预防的重要手段。她指出,我国既往癌症筛查措施往往只针对单癌种开展,CDA技术为肿瘤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已开展的两阶段肿瘤筛查中,CDA技术区分一般人群与肿瘤患者的性能良好,具备侵入性小,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一般人群的癌症筛查,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英国知名期刊《Expert Review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IF=5.233)。
俞昌博士作会议总结
在【创新生物物理技术应用于多(泛)癌症检测】专场直播活动结束之际,安派科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俞昌博士对本场活动做简要总结,并围绕癌症早筛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简要的分享。他表示:“近年来,人类在癌症筛查领域已获得多方面进展,但行业仍面临产品研发周期长、产品转化成功率低、覆盖癌种少等问题,行业需要创新理念/技术等‘新鲜血液’推动发展,CDA技术性能良好、成本优势强大、检测方法便捷,有望成为大众群体多癌种筛查的有效工具。”
-end-
加入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