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利用基因防治疾病方面
已有不少成熟应用
人类对基因的认识时间并不长。1953年,第一个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诞生;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才完成。但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迅猛,将基因检测用于疾病防治的尝试也屡见不鲜。
从灌肠到基因检测
人类对肠道健康的追求始终如一
大文豪伏尔泰热衷于灌肠一口气活到84岁,大政治家拿破仑却因灌肠撒手人寰;现代人借助科技手段,将基因检测融入肠道健康体检中……虽然他们的手段各异,结局不尽相同,但对肠道健康的追求却始终如一。既然有轰轰烈烈追求肠道健康的大家,也自然不乏悄无声息被疾病击垮的人群。而这些, 就是无症状高风险人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邸岩教授介绍,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史人群;有严重肠道疾病的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如经常吃红肉和加工肉类的,经常抽烟喝酒的;糖尿病人群以及肥胖人群。
从“三无”手术到微创中的微创
外科手术进步神速
你知道15世纪的手术都是“无麻醉”、“无止血”、“无抗菌”的“三无”手术吗?有的手术直接是在厨房的餐桌上进行的你能想象吗?……从蒙昧到进步,外科手术的改进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中完成的。
没有“故事”的故事
才是最朴实的幸福
在此次科普主题展中,有一幅作品《新生》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记录了一医一护平凡的一天,他们娴熟地配合,用千百次重复过仿佛肌肉记忆般的动作在镜下快速切除着一枚阻塞肠腔的巨大腺瘤。相机正好抓拍到这一幕,而处于麻醉状态中的患者却浑然不知。
-end-
加入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