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早筛先行!甲基化检测精准保卫“胃肠”健康

2023-04-17

肿瘤对我国居民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根据IARC 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我国新发癌症病例及癌症死亡病例均居全球首位,癌症防控形势严峻。每年的4月15日是中国抗癌日,值此之际,「科学防癌 早诊早治」肿瘤早筛系列直播活动——【博采众“肠”“胃”病先防】第十三期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本场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早筛网、博尔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亚伟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新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安书杰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部副主任李凡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马亮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梁巍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柳星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肖志刚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钟丰云教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生物芯片副主任袁会军教授等重磅嘉宾,围绕甲基化技术在胃癌及结直肠癌早筛早诊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向公众科普胃肠癌症早筛权威知识,推动早筛理念深入人心。

王新教授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新教授首先为本次高峰论坛致辞,并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王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癌症防治工作意义非凡,是守护国民健康的重要事业,“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是癌症防治的重要策略,“早筛早诊”是攻克癌症的关键突破口。近年来,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检测手段,在癌症早检方面有着亮眼的表现。本期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高峰论坛的举办有助于推动癌症防治的学术交流,助力基因甲基化等创新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为民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癌症早筛早诊服务。

助力消化道早癌精准诊疗
甲基化技术表现亮眼

得益于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多样化的非侵入性肿瘤早筛早诊技术不断涌现,为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助力。在众多生物标志物中,基因甲基化的亮眼表现使其成为业界高度认可的癌症早检靶标,并已广泛应用于胃癌、肠癌等高发癌症检测领域。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花亚伟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的主持下,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马亮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部副主任李凡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柳星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梁巍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共话消化道早癌筛查路径,助推消化道癌症早筛、早诊、早治。

 马亮教授主题演讲

“我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发病率的44%,死亡率占全球胃癌死亡率的48%,但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却不足10%,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马亮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胃癌检测现状及甲基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他表示,《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共识》肯定了DNA甲基化应用于早期胃癌检测的价值,并将相应指标纳入到指南推荐列表中;同时,多项临床研究证实Septin9、RNF180两个基因甲基化位点的联合检测可有效区别癌症及非癌疾病,满足胃癌筛查和其他临床检测需求。

李凡教授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部副主任李凡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介绍了解放军总医院甲基化检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情况。据李凡教授介绍,解放军总医院于2020年引进基因甲基化检测平台,并在院内进行了系列实验,2021年院内甲基化项目月检测量已超800例。“实践结果表明,甲基化检测技术性能优异、操作方法简便,易于在医院开展,不仅可提高受试者的检测依从性、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李凡教授客观地指出,通过对阳性及高危人群进行建档及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等方法,可进一步完善甲基化检测阳性患者后续健康管理方案。

柳星教授主题演讲

在肠癌诊疗领域,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柳星教授发表了题为《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新工具》的主题演讲。柳星教授表示,我国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已跃升至第二位,在1990—2019年间中国结直肠癌患病人数增加了700%。其中,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44%的患者已经发生肝肺等转移,临床急需方便、准确、非侵入性、患者依从性高的结直肠癌早检手段助力肠癌早筛早诊。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经我国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为74.8%和87.4%,高于同期的免疫化学法大便隐血试验(iFOBT)。Septin9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再进行肠镜诊断,有助于优化肠镜资源,提高肠镜检出率及利用率。同时,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左右结直肠癌无差异,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结肠镜右侧结直肠癌漏检的问题。

梁巍教授主题演讲

“Septin9甲基化检测不仅可应用在结直肠癌的早诊早筛环节,还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工具。”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梁巍教授在演讲中指出,Septin9基因甲基化水平与TNM分期、Dukes分期、肿瘤负荷相关,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可用于肿瘤的全周期管理。Septin9甲基化不仅检测指标优于大便隐血(FIT)检测和肿瘤标志物,而且不受发病部位影响,可提高后续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梁巍教授同时列举了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再次印证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临床,特别是肿瘤的全流程管理和精准诊疗发展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大咖热议甲基化临床应用
共策行业未来发展蓝图

多位嘉宾热烈讨论


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安书杰教授的主持下,湖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肖志刚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钟丰云教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袁会军教授围绕“国内外癌症防控现状、优质防癌体检套餐必备要素、基因甲基化进医保、癌症早筛过度诊疗之争”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湖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兼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肖志刚教授表示:“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这一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消化道癌症筛查更精准、更便捷,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多个临床研究的证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钟丰云教授表示:“得益于近几年科普工作的开展,百姓们健康体检意识逐年提高,单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不能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项目加入常规体检套餐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癌症早筛早诊渗透率。”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生物芯片副主任袁会军教授表示:“利用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进行消化道肿瘤初筛,阳性患者再进行肠镜检查的筛查模式可优化肠镜资源,助力肠癌早检下沉基层,更好守护群众健康。期待相关项目早日纳入医保,造福更多民众。”

目前,博尔诚甲基化系列产品已纳入福建省、上海市、北京市等多地医保,有效助力更广泛的人群触达甲基化创新早检服务,助推癌症早筛深入千家万户。

观众积极提问

随着「科学防癌 早诊早治」肿瘤早筛系列首场直播活动——【博采众“肠”“胃”病先防】第十三期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高峰论坛进入尾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安书杰教授对本次论坛做简要总结:“我国肿瘤防控的虽形势严峻,但道路是光明的,随着像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这样的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的肿瘤防治事业定能高质量发展。肿瘤防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助力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拓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癌症早筛早诊临床应用的新局面。”


更多精彩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论坛回放




关于博尔诚


博尔诚创立于2006年,深耕癌症、心脑血管病、呼吸道传染病等重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领域(下称“三早”),致力于为大众提供早期、精准、安全、依从性好、适用范围广的重大疾病三早产品和服务,已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公司旗下结直肠癌和胃癌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产品均为中国首款获批,已应用于数百家三甲医院并纳入多地医保。公司储备了丰富产品管线,在研管线包括POCM系列产品、食管癌早诊产品、肝癌早诊产品、肺癌早诊产品、NGS多癌筛查项目、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早诊治项目等。坚守“让更多的人远离癌症、远离重大疾病”的使命,博尔诚将持续拓展重大疾病三早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end-

加入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