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12592字 24图 预计阅读时间: 32分钟
在癌症的诊疗中,精准医学治疗无疑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而其中,精准诊断则是进行精准诊疗的前提。 在精准诊断中,液体活检是最为前沿的手段之一。
全球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癌症诊疗想要做到关口前移,在体检人群开展肿瘤早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液体活检和癌症早筛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癌症精准的早筛变成可能。
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极其复杂,且具有异质性,基于多种方法、多个指标的多维度数据组合而成的联合检测,对肿瘤早筛,尤其是对与泛癌种的早筛至关重要。因此,利用基因组学结合细胞学的手段,取长补短,对提高诊断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从政策角度来说,2020年11月3日广东省医保局将NGS,CTC,甲基化等新技术纳入市场调节价格项目,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也充分帮助了国家对癌症检测相关领域及先进技术手段的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癌症早筛面临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民对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识有所提升,认知也在发生转变。 真正的健康管理是由「体检-评估-干预」三步曲组成的闭环,检验医学是闭环中非常重要的决策力量。因此癌症早筛,伴随技术方法的进步,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需要学术、临床、技术、服务等多方力量汇聚,方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
国内外的长期实践充分表明,肿瘤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早期诊断。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癌症不可避免的将进入一个高发期。是否做好准备应对,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美满幸福的大事。
过去的一年,疫情占据了全世界新闻的头条。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核酸检测”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而肿瘤早诊早防,毫无疑问也见证了分子诊断重要的贡献。过去1-2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多个分子诊断产品获得批准,用于肿瘤的早诊领域。
中美的肿瘤患者五年生存期差距巨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流行的肿瘤类型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都远远落后于美国。技术手段上过去的5-6年中国已经缩小了差距,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缺乏参与。这当中有经济承受能力,法律监管环境,以及受众获取信息等诸多障碍。相信在未来的五年,上述问题都会得到逐步解决。
吉凯检验立足于中低通量的检测平台,积极布局在甲基化检测的赛道上。将在未来推出符合中国国情,法规要求和社会承受力的检验产品和服务,造福社会和每一个家庭。
癌症早筛是健康和医疗之间的桥梁,本质其实是慢病管理中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发现阶段。为了实现这里面的“早发现“,必然对健康管理和医疗端的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医疗层面便是”精准医疗“,而体现在健康层面便是”生命数字化“。如果早筛是从健康迈向医疗的”桥梁“,那么如何构建这座”桥“便是我们癌症早筛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医疗本身有其发展的规律和方式。这里精准的实现,需要生命数字化的实现,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数字化无法解决医疗问题,只能是快速准确发现问题的存在。从生命数字化的趋势来看,医疗的数字化是前提。能够被量化的健康数据首先成为医疗大数据采集的入口。
这里的数据采集入口是多样化的,既有液体活检带来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甲基化组学的数据,也有影像组学、生理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带来的常规传统数据,更有在无创和有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免疫组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维度的数据。能真正解决问题,实现癌症早筛行业的技术产品化突破,需要生物信息学的推力,而推动力的背后,蕴藏着多组学数据的应用。
对多组学数据的采集不是仅仅纪录健康管理和医疗过程中的数据,大数据形成的第一步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的方式把碎片化的数据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汇总起来。第二步是把有用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云计算”的方式形成有效信息。第三步是把有效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的方式形成知识库。第四步是把知识库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的方式形成产品。最后形成的产品,能够回归到第一步实现大数据的“零重启”,这就实现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大数据的目的是没有数据。”这四步曲形成的多组学数据,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一个有效闭环。从癌症早筛产业角度来看,每一步都诞生了许多的商业机会和企业。
2021年是癌症早筛产业的萌芽期,真正能实现”早发现“的技术还远远未达到大众的期待,而实现技术产品化的过程是需要产业链生态化形成的。癌症早筛行业改变的不仅仅是大健康产业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精准医疗和健康管理方面,带给人们不仅仅是最优的筛查、诊断和治疗计划,而是通过对多组学数据的挖掘和筛选,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作出正确的指导。
癌症早筛是一个非常热门也很有前途的领域。市场上有基于各类技术的癌症早筛产品蓄势待发。那么我们在面对客户投入市场之前,需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早筛?早筛后怎么办?
临床肿瘤是通过症状、体征、检验和影像学方法综合判断,最后通过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来诊断。但是我们知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进展的过程,临床肿瘤是这个过程的终点事件。在终点事件发生前的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虽然我们无法进行肿瘤的临床确诊,但是提前发现这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癌症早筛的意义所在。
所以为什么要进行癌症早筛?除了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肿瘤这一终点事件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客户在临床确诊肿瘤前远离肿瘤风险。
同样基于以上认识,早筛后我们后续的工作是两方面:1 针对接近终点事件的客户,我们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2 针对更早期的客户,虽然我们还不能诊断肿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或者延迟肿瘤发生。
癌症早筛后针对高风险人群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和临床确诊,华瑞同康的TK1(体可问)十余年来通过大数据分析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管理路径。这种针对受检者的早期健康干预,甚至比帮助早期诊断肿瘤更有意义。
新冠疫情的出现和传播,使卫生健康话题在2020年受到全球空前关注。与此同时,基于NGS等新技术的肿瘤早筛行业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如果说2020年是肿瘤早筛元年,2021年将是破题之年。
一、破题
1.交付中国方案
中国团队必须拿出符合中国医疗健康国情的完整肿瘤早筛解决方案。与欧美相比,我们的肿瘤疾病谱、支付主体、决策模式都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肝癌,中国占全球>50%的发病与死亡而西方关注度并不高;又如中国临床围绕的是公立医院,从健康到临床的衔接尤为重要,这些问题都无法通过简单模仿国外产品与商业模式而解决。
2.真实临床试炼
经过前期铺垫,实验室数据已日渐成为昨日黄花,临床肿瘤基因检测的核心即为临床价值而服务,在现实情况下既要切实辅助医生的临床诊疗方案,又要使患者获益。2021年整个行业都将接受前瞻研究和真实临床应用的试炼和验证。
3.产业化路径
客观来说,我国肿瘤早筛体系尚未健全,在实现NGS肿瘤早筛产业落地的路途上,从市场教育到监管政策的匹适上,仍需大量的补课工作,临床、企业、政府、社会等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产业化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还需多方共同努力,一起破题。
二、当立
尽管有各种挑战,肿瘤早筛行业在2021年的机遇仍是前所未有。国外,Grail、Exact Sciences、Thrive等企业已经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明星。国内,包括和瑞基因在内的肿瘤早筛领域先行企业也成为了焦点。和瑞基因在2020年发布了肝癌早筛产品莱思宁,开启了产业化道路,同时在全球高水平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学术文章。2021年,包括肺癌早筛朗思宁在内的各瘤种产品已在路上,和瑞基因正在逐步实现从健康到临床的肿瘤早筛方案。2021年,我们有信心,也将和全行业一同答好中国肿瘤早筛的核心问题,完成破题,为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而立。
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人数和癌症死亡人数均居全球第一。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高达300万,对中国人口来说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个家庭,每个数字都是打碎岁月静好的重击。癌症早筛是通往癌症预防与早诊的一条路,也是帮助癌症高危人群回归生命轨迹的一道光。
2021年癌症早筛行业在全球范围斗转星移,风起云涌,几乎所有的龙头企业都频频出手,布局未来。癌症早筛的赛道从过去几年的蓄势待发,正走入百花齐放的春天,行业的星辰大海正徐徐展现在诺辉健康和所有人的眼前。
随着国家药监局癌症早筛第一证的发布,整个行业正打开合规化和商业化大门。如同每一个新生行业,用户永远是承载行业蓬勃向前的基础和推动力。如何保证用户的核心利益,如何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体验,如何为用户提供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2021年,愿诺辉健康和所有的同行者,一起脚踏实地的铺设出通往癌症早筛的星辰大海之路。
2020年对癌症早筛行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方面原因:
1. 技术上的突破
从技术上来说,国内外有若干家企业已经证明了早筛是可行的,而甲基化是相对更靠谱的技术,但不是唯一的选择,不排他。
2. 商业化路径的突破
美国和中国都有产品获得了注册证,证明商业化路径是可以实现的,而且美国还有产品进入了医保。
3. 投融资的重视和共识
因为看到癌症早筛技术可实现并且可以实现商业化,资本涌入了这个行业。像美国Illumina以80亿美金收购Grail是引起行业轰动的一个事件,中国几个代表性的癌症早筛企业在2020年融资都不错。正是因为看到了技术壁垒被攻克的前景,以及技术商业化的门被打开,两个重要因素导致了投资在这个赛道的踊跃。所以,2020年可以说是癌症早筛真正意义上商业化的元年。
2021年的机遇是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人会进入到这个领域,因为这个市场还处于刚刚开发的早期。如果说癌症早筛是一片蓝海,那么整个行业刚刚在海岸线起步。我们因为开始的早,跑得相对远一些,游离海岸线有几百公里。现在有更多的企业还在往海里跳,在学习游泳,在尝试边游边学,可能离海岸线几十公里。现在不是大家相互竞争的时候,而应该共同去开拓市场,共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共同去走通癌症早筛的商业化路径。未来美好前景的蓝图刚刚展开。更多企业和投资进入这个领域是一件好事情,大家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2021年的挑战有3个方面:
1. 技术上虽有突破,但是现在有些企业过分片面关注性能,而忽略了成本问题,这也是我们过去碰到的一个教训。中国老百姓的经济水平跟国外不一样,医保支付的能力跟美国也不一样,我们在研发和产品定义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成本。我觉得更多的早筛企业在第一步寻求技术突破之后,第二步就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并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解决问题,而这并不容易。这是对整个行业的挑战,而不仅是对某家企业的挑战。
2. 大家能不能一起努力,想办法更快地去撬动商业化的大门,而这需要建立资本对行业的信心。大家需要思考怎么样能够更快地把好的产品/试剂盒送达体检机构或者医院,更快地触达终端用户,并让用户能够用得起。
3. 耐心的考验:无论是企业、投资人还是医生,都需要耐心。因为技术的突破,研发的验证,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注册和商业化也需要时间。在看好的方向和前景下,还需要很多的市场教育,包括对专家、政府、老百姓的教育,都需要时间。整个行业刚刚冒尖,需要大家一起持之以恒的努力。
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带给全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那就是科学的筛查技术和策略,对于重大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面对癌症,人类一直尝试在其全周期过程中进行多种方式的干预,但目前来看,科学界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癌症发生的初期进行早诊早治。
因此,近年来全球对于癌症早筛的关注持续升温,在政策、资本和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助推下,技术的进步远比人们预期的更快。中国癌症早筛行业在前两年迎来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泛生子为代表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在个别癌种中的技术和产品性能已经领先全球。到了2021年,推动这些技术和产品在高危人群中实现大规模普及,将成为新的关注点。而在这个过程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从多个单一癌种切入,从性能、成本和可及性等角度来看是最优解,同时优化底层技术,再将这些癌种整合进一款产品中,这样的技术策略将在产品落地应用过程中事半功倍;聚焦高危人群,通过体检、社区、医院的全面布局,在高危人群转化为癌症患者的路径上多方位拦截,这样的商业策略将在产品大规模普及过程中收效甚广。
对于走过2020年的全人类,作为癌症精准医疗领域的一员,我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癌症这只灰犀牛仍在步步紧逼,泛生子愿与整个行业携起手来,充分发挥我们更具优势的技术性能、探索更加多元的策略路径,积极参与到健康中国的癌症防治行动,圆满完成我国对癌症防控的总体目标。科技担当,民生所向!
健康中国中明确提出的早诊率和生存率要求是从今天开始直至2030年的政策红利期。为早筛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最终获益要求都做了明确的指示。更高的筛查目标毫无疑问是对于新一代技术的机遇。特别是我们现在认为相对成熟的,1)DNA甲基化检测,包括qPCR及NGS Panel,2)多种蛋白指标的联合检验,3)基于大人群的模型算法,4)自动化、智能化的实验室大通量检测体系,都会在针对老龄化人口健康管理中获得机遇。
当然机遇的同时伴随挑战,为了实现癌症早筛的大人群覆盖,检测技术的价格、通量规模和卫生经济学意义显得尤为关键。如同我们在新冠检测中学习到的,场景化、规模化测试,普惠式的服务能力对企业的软硬件考察都是非常严苛和直接的。
另一个方面,人群的健康意识教育,包括我们如何配合政府和医疗系统做出正确的引导、提高检测率也是实现大人群覆盖的一个挑战。同时,大量的真实世界筛查测试对于监管规范化也提出了新的课题,用好用活真实世界产生的大量数据,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规范化服务。
1. 癌症早筛早诊赛道受到资本热捧,早筛市场迎来蓬勃发展
在2020年里,国内16家有明确早筛业务布局的企业完成了17笔融资,累积融资金额约为63亿人民币;两家肿瘤精准医疗企业(燃石医学和泛生子)在纳斯达克上市;诺辉健康港股交表,有望诞生一家以癌症早筛为核心收入来源的基因检测上市企业;美国Illumina以 80 亿美元收购 GRAIL,肿瘤早筛企业 Exact Sciences以21.5 亿美元收购液体活检初创公司 Thrive,国内外早筛市场迎来蓬勃发展。
2.癌症早筛发展趋势预判
(1)迎来产品注册申报热潮
PCR技术是2021年癌症早筛注册报批的主流方向,而NGS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基准公司正在国内国外积极开展报证工作。
(2)面临产品开发的最大挑战
癌症早筛产品的研发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前瞻性、大规模临床研究是癌症早筛产品开发的必经之路。但此类研究存在着队列规模大、随访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这对癌症早筛企业的研发、市场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两年前与钟南山院士及全国23 家顶级医院合作开展的肺癌早诊早筛研究(“钟声计划”)进展顺利,即将完成一万例入组目标并有序展开后续随访观察研究。
(3)泛癌种早筛产品将逐步迈入消费市场
泛癌早筛相比单癌种筛查具有更大的挑战,更高的技术壁垒和更广阔的市场需求。预计在2021年,多癌种早筛产品在临床验证上将得到一定的突破,也许会出现以LDT形式提供市场服务。基准在2020年AACR会议上发布的新一代甲基化液体活检测序技术(AURORA),有望引领多癌种早筛进入100美金时代。
2020年新冠疫情让普通民众都空前的关注健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癌症早筛成为了当前国内外生物医药创业最热点的领域,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资本的极力追捧,创新的氛围蓬勃高涨。目前参与到癌症早筛的企业越来越多,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与活力,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癌症早筛大体分为泛癌筛查和特定癌症的筛查,竞争日渐激烈。癌症早筛的先行企业开发的产品,检测靶标基本各不相同,主要基于各自的技术积累及研究确定,可以模仿的产品相对有限。目前早筛的技术与市场并非十分成熟,企业需要关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实现能力与资本变现能力,拥有自己核心竞争优势。
泛癌的产品仍然面临着注册审批困难,特定癌症随着更多的产品获批,有利于后续的产品缩短研发探索的时间,但同时同质化情况将日趋严重。
2021年,肿瘤早筛类产品仍然会面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医保覆盖仍需要时间,早筛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产品变现通道尚不通畅等诸多挑战,肠癌早筛将起到其他癌症早筛的指路明灯的作用。
肿瘤早筛是基因检测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实现肿瘤无创和精准的早期筛查。2020年,早筛技术被评为令人瞩目的10项医学进步之一,肿瘤早筛正从技术研发阶段走向产品商业化阶段,不断得到政策支持和监管机构的认可。
当NIPT和肿瘤伴随诊断一片红海之时,面向人人服务的万亿市场的肿瘤早筛企业开始崭露头角。目前早筛早诊领域仍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然而,癌症早筛仍然是一个具有巨大风险、需要集中人类资源、全力开发的科学技术领域与医疗应用领域,帮助全社会充分认识癌症早筛的巨大经济、医疗和社会价值,从而共同促进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接受。
各级政府和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应该清楚了解这个领域对公共卫生、社区医学以及大众健康的潜在影响与意义,采取政策鼓励与引导该产业的发展。
各相关专业大学、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应该积极投入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战胜癌症而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的机制。
最为重要的是从事癌症早筛基因检测的各个公司应该坚持各自的研发方向,尽快开发有价值的产品,投入市场,加速推进癌症早筛行业的发展。
最近几年,基于cfDNA的液体活检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实验操作和生信分析技术的成熟将检测灵敏度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临床对液态活检技术用于癌症晚期用药指导、疗效监测、早期监测等阶段也有了更高的接受度。技术成熟,加上NGS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都推动着液体活检应用持续延伸到肿瘤早期筛查阶段,早筛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国内外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早筛检测指标主要包括ctDNA突变、甲基化、片段特征等,并涵盖Panel深度测序和全基因组广度测序两种策略。不同技术路线优势也各不相同,譬如基因突变特异性好、包含用药信息;甲基化则敏感度高,可利用连锁信息,并实现组织溯源。综合来看,能结合多种指标优势的检测技术,是早筛产品设计的首选。
目前市面上的早筛产品,既有针对单癌种,也有泛癌种的,相比单癌种各不相同的取样方式,泛癌种产品可以一样多检,既经济又便捷,最易为普通大众接受。当然,对于泛癌种产品,精准的组织溯源必不可少,能够为后期确诊和干预提供便利条件。肿瘤早筛是吉因加布局肿瘤防治全链条的重要一环,公司已建立同时检测突变和甲基化等多维指标的泛癌种早筛技术体系,已经开展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近6年的技术积淀和产品迭代,我们期待以最好的技术服务大众健康。
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也就是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平均每天都有6000多人死于癌症,每分钟就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听起来是一个个数字,实际上是一个家庭灾难和一个生命的终止。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充分有效且副作用极低的药物被开发之前,对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仍然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每一个样本早筛,挽救一个生命,造福一个家庭。
2021年早筛行业将迎飞速发展,随着国内首个肿瘤早筛产品注册证获批,2021年也是陆续获批的高峰。除第一证外,众多知名企业也在布局,从成立时间来看,“肿瘤早筛”企业的注册时间集中在2014-2018年,仅2015年一年,就成立35家相关企业。肿瘤早筛早检新技术、新靶点备受资本青睐。随着各种政策出台,无创、精准、便携、居家、快速的产品也将会迎来新的机遇。
因为过去一年不断持续的疫情,却也让丽纳芯(LNX-Bio)更加厘清存在的价值---守护健康。这一年里,大浪淘沙,风险和机遇并存,让我们更紧迫的加快前行的步伐,LNX-Bio专注于居家、无创、便携、快速癌症早筛,是居家癌症早筛健康理念的传播者,延长生死距离的践行者。
随着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增加,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及资本的关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早筛领域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臂膀。众多早筛产品的上市、资本的注入以及部分企业的证券化,成为早筛领域大步前进的动力,也带给我们更坚定的信心。
随着液体活检技术不断成熟, CTC、ctDNA、microRNA等新型肿瘤早筛标志物发展迅速,成为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我们认为,泛癌种和单癌种产品将会互相补充、促进,协同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早筛领域的优势毋庸置疑,但产品变现是所有企业都不可避免的难题。我相信,普惠的产品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microRNA用于肿瘤早筛的检测已经获得众多业界专家学者的认可,且其低成本、可溯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势,将会使其成为早筛行业中的冉冉之星。目前,microRNA检测经审核,已进入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及省、市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这预示着,microRNA筛查将协同其他分子诊断手段,成为肿瘤早筛行业的中坚力量。
2021年也将是展行生物microRNA肿瘤早筛技术崭露头角的一年,相信microRNA早筛产品的上市将为早筛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化提供更大的推动力。展行生物也将与同行业的企业一起,积极参与到癌症防治行动中,以最优质的服务造福中国老百姓,推动我国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
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快速催熟癌症早筛领域,这个趋势在过去两年里就已经显现。而在 2021 年,相信不同组学会有各种技术成果落地,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武器去对付癌症,而“如何实现癌症早筛的广泛普及”会成为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从统计测算来看,我国癌症早筛市场规模非常庞大,但人均消费处于全球低位,可见我国民众癌症筛查意识和参与度仍在早期摸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客观上看,我国现行的癌症筛查以传统手段为主,在准确度、适用性上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尤其带有侵入性、辐射性的检查,流程繁复体验不适;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新型的癌症筛查产品价格动辄数千近万,很难实现大规模人群普筛。所以我相信,更准确、更便捷、千元级的液体活检筛查手段,将在未来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我国从 2019 年开始就将癌症早筛列入了国策,势必将出现更全面、高效的政策和医疗体制改革,国民的健康意识也将更快速地提升。癌症早筛市场也将突破进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而癌症早筛领域不变的核心,我想始终都是技术更高精、产品更普适。
1.政策红利,助推行业发展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癌症防治是重点,并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从国家层面已明确提出了癌症5年生存率的提升目标。从技术实现层面看,由于在中晚期治疗突破难度更大,早诊早治是国际公认对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把更多的癌症扼杀在早期萌芽期,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从中受益。相信,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各地政府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试点和推广形式。同时,哪家企业能更快推出技术可靠、广普型的早筛产品,将能从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从这几年各地政府开展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可见一斑。
2.价格更亲民,渠道更下沉是必然趋势
这次疫情对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尤其对疾病的预防与筛查的了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最终走进了全民,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采样不断下放到社区医院甚至是第三方卫生机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几十元的亲民价。另外,在发生疫情的城市进行全民普筛也让核酸检测深入人心。
那么,我们癌症筛查要实现更大规模的使用体验,从营销渠道上讲,越来越多的广普型早筛产品“逃离”一线三甲重点医院是必然趋势。我认为是得社区医院者,得早筛天下。
从市场策略上讲,在2030年前,价格更亲民,实现市场覆盖比任何时期都重要。这是一个行业良性循环的开始,市场覆盖率越高→样本量越大→成本摊分得越低→愿意买单的用户将越来越多。如何实现价格快速突破?这对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希望企业能开展更多的技术革命,包括自我技术革命和业内技术合作模式的革命。从某个角度看,选择合适市场的技术路径,比坚持某个概念更重要。准确率高、价格低,才是癌筛人员需要的早筛产品。
我们希望早筛,可以让人不再担心因癌致贫;我们用早筛,帮助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因检测行业已经从百亿科技服务市场,走到了千亿医学服务市场,同时现在是走向万亿人人服务市场的过渡期,即千亿-万亿之间的高危人群服务市场。
在科技服务领域,已经有一家核心业务为科技服务的上市公司(诺禾致源),其他主要玩家包括华大科技、安诺优达、金唯智、基迪奥、明码生物、百迈克、Macrogen、明码生物等。在中国,科技服务的天花板为国自然基金(2019年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方面是76亿元规模),所以这个细分领域想象空间有限。不过,随着中国新药研发行业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跨国药企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药厂业务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医学服务领域首先成熟的赛道是生育健康,尤其以NIPT单个爆品推动了华大基因与贝瑞基因的上市,其他主要玩家包括达安基因、安诺优达、博奥生物、金域医学、优迅医学等。
在NIPT之后,率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是肿瘤精准医疗(主要解决精准用药、伴随诊断、复发监测等临床需求),在资本的助推下,这个细分赛道率先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是泛生子与燃石医学。按中国肿瘤组织样本数一年500万例的体量,肿瘤精准用药基因检测单价平均1万元推算,中国肿瘤精准医疗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为500亿元。这还只是精准用药的部分,还没有包含复发监测市场。这样的市场规模支撑6-8家上市公司不成问题,2021年保守估计两家公司能够上市。除泛生子与燃石医学以外,这个赛道主要玩家还包括桐树生物、思路迪、世和基因、吉因加、臻和科技、仁东医学、海普洛斯、华大基因、元码基因、至本医疗、拓普基因、先声诊断等。但因为这个赛道竞争过于激烈,在一线三甲医院市场已经是红海市场,因此最终能够进入前十的企业还有机会,其他企业则需要寻求新的出路,资本也要寻找新的赛道。
2019年,可以说是病原宏基因组检测(mNGS)商业化和产业发展的元年,在这一年,有多家聚焦mNGS的企业成立并获得融资。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助推下,病原这个细分赛道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有多家企业更是在新冠全球服务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代表企业包括:华大因源、华南病原、微远基因、金匙医学、予果生物、微岩医学、锐翌生物等,同时,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博奥生物等大企业也纷纷进场,原肿瘤精准医疗赛道的企业也纷纷设立新部门跟进。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赛道也快速进入了竞争红海,但总体来说,市场渗透率相对还是比较低。
在mNGS之后火起来的,毫无疑问是癌症早筛早诊,先是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颁布带来政策红利,接着2020年Illumina80亿美元收购Grail,紧接着Exact Sciences21.5亿美元收购Thrive彻底让癌症早筛火了起来,备受瞩目。如果说2019年是mNGS的元年,2020年则可以说是癌症早筛行业的元年。
2021年,行业的机遇首先是2030年之前政策带给行业的红利,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各个地方政府在癌症防治方面的民生项目,都需要新的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来支持。资本方面,毫无疑问也会大量进入这个赛道,谁能够把握这一轮的资本热潮,在扎实的技术支撑下迅速进行产品研发以及注册,并快速构建专业团队覆盖市场,将能够赢得非常好的发展时机。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预见的挑战是,筛查类产品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承受。在这种情况下,考验的可能是各家企业的融资能力。另外,企业也将会迅速面临同质化产品的激烈竞争,那么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同时,国家医保局近期已经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报销筛查类产品,那么如果是患者自费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成本是一个挑战。
但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同行竞争,而是用户对癌症早筛产品的认知。目前行业还处于非常初期,市场渗透率还非常低,对每家企业来说,整个市场是一片蓝海。这个时期,需要全行业共同携手教育市场,并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
2.基准医疗范建兵:如果能够实现大面积癌症早筛早诊,将会对癌症的诊疗体系带来变革
3.专访邹鸿志教授|三个月完成6亿元融资,肠癌早筛“独角兽”康立明生物为何跑的如此快?
4.专访达健生物CEO丁方|如何打造产品生态领跑癌症早筛行业?
5.奇云诺德创始人&董事长罗奇斌:真正解决未被满足的需求,才是国内癌症早筛企业成功的关键
6.锐翌生物创始人&CEO秦楠:打造重大疾病精准检测平台,服务人人健康万亿市场
7.桐树基因CEO严令华:肿瘤精准诊断至少还有10倍以上市场增量,癌症早筛先要解决溯源和成本问题
8.吉凯检验CEO何逖博士:做临床认可、大众易用、成本可控的肿瘤早筛早诊产品
9.华大基因副总裁刘娜:30个省市、480万例样本,12年坚守基因技术守护女性健康
10.艾米森创始人张良禄:病理科医生创业,4个核心要素打造临床可及的癌症早筛产品
11.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CEO朱叶青: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让癌症早筛产品人人可及
12.北京大学杨根副教授:通过CTC进行早筛的核心问题是缺乏高效率捕获
15.纳生科技首席科学家何志业:我们致力于做“触手可及的智能基因组学”
16.泛生子CEO王思振:癌症早筛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