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骨是人体中最为坚硬的组织部分,但是骨也会生病,会变脆、得癌症。
近日,《名医谈肿瘤》栏目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正教授,结合其自身经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分享他在脊柱转移癌及其外科治疗方面的独到见解。
专家简介
学术兼职: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协会中国部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脊柱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促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骨科分会微创委员。
1、请问骨肿瘤哪些分类、特点是什么,良恶性骨肿瘤如何鉴别?
2、随着年龄增加,人们或多或少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会诱发癌症吗?
刘正教授:我们先区分一下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就比较好理解问题的答案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即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一般来说,正常人从20岁开始,腰椎间盘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退变、老化。在这个程度上,此类疾病可能还会慢慢出现突出、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情况,我们统称为退行性疾病。
而肿瘤,比如脊柱肿瘤,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我们知道,约有95%的脊柱肿瘤是其他部位来源的肿瘤,脊柱是其转移器官。有数据表明,前列腺癌发生脊柱转移的比例高达50%~60%,不容忽视。
3、如果患者发生脊柱相关肿瘤,可能会表现出哪些症状?如何才能更好地早期发现,有哪些检查手段?
刘正教授:通常,脊柱良性肿瘤的生长局限在某一部位,不会发生转移。脊柱转移癌则可能在脊柱上多发。不同类型的脊柱肿瘤症状有些类似,首发症状是肿瘤部位疼痛。比如,如果肿瘤长到腰椎上,可能表现为腰背酸痛。一方面,其痛感可能与患者的疼痛负荷有关,久坐、用力弯腰可加剧疼痛。另一方面,患者晚上疼痛较白天明显,这也是许多肿瘤的特点。
再者,症状更严重时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可能造成病理性骨折,同时引起剧烈的背部疼痛。这就好比一根柱子被完全破坏后,无法支撑人体的重量,这种疼痛与脊柱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因此,脊柱肿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临床疾病,其诊断过程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除了通过常规的X线、胸/腹部CT、核磁共振,有目的地检查患者脊柱的整体轮廓、形态、曲度或骨的破坏程度、是否引起神经压迫等问题,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PET-CT检查。同时,血液或某些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活检等也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在精准化治疗上,除了出现了一些新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也有微波、射频消融和冷冻治疗可供选择。另外,立体定向放疗是精准治疗脊柱肿瘤的重要方法。该方法有利于进行精准放疗,大范围提高放射剂量,杀灭肿瘤局部病灶,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还有动脉栓塞术,不管手术开刀与否,堵住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也可减少出血、缩小肿瘤。
在微创手术方面,骨髓腔内注射技术是骨科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作用迅速,既可以提高脊柱稳定性,也可杀伤肿瘤细胞,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在智能化方面,出现了3D打印技术,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
总的来说,脊柱肿瘤手术往往是“只能做一次的手术(on shot surgery)”,应严格遵循手术指征。盲目手术治疗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强调肿瘤治疗要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严格遵循脊柱肿瘤的治疗流程。
刘正教授:2016年1月,首钢医院收治了一名年近八十的全瘫患者,还遭遇肺癌转移颈椎、胸椎等部位。幸而该患者对肺癌靶向药敏感性高,治疗效果很好,肺部的原发病灶逐渐缩小。通过进一步施行颈椎内固定术,清除患者残留病灶,患者脊柱稳定性慢慢恢复,神经功能有所改善。
通常来说,术后康复是痛苦而漫长的。但这名患者几乎每天坚持康复锻炼,成效显著,从早期的卧床休息,到后期下肢肌力恢复至五级(正常肌力)。与此同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生存期延长了五六年。可以说,这一病例的治疗效果是不可思议且值得深思的。
“名医谈肿瘤”访谈栏目由早筛医声、早筛网和南方医学网联合开展。本栏目拟邀请肿瘤诊疗领域的知名院长、医生等权威专家,围绕肿瘤的诊疗现状、防治策略、早筛早诊早治技术进展、临床心得、患者科普等多方面进行访谈,让更多业内人士以及老百姓关注肿瘤防治,全面了解肿瘤相关专业知识,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访谈将以图文形式发布,在早筛医声、早筛网和南方医学网官网等平台宣传报道。
作者: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