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坚韧如钢的脊柱发生肿瘤怎么办?外科手术撑起生命的“脊梁”

吴丽萍
2022-08-08

众所周知,骨是人体中最为坚硬的组织部分,但是骨也会生病,会变脆、得癌症。


近日,《名医谈肿瘤》栏目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正教授,结合其自身经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分享他在脊柱转移癌及其外科治疗方面的独到见解。


专家简介


刘正 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脊柱组组长,北京大学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协会中国部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脊柱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促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骨科分会微创委员。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脊柱侧弯,脊柱外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等疾病的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尤其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的全脊柱内镜和双通道脊柱内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


1、请问骨肿瘤哪些分类、特点是什么,良恶性骨肿瘤如何鉴别?


刘正教授:骨肿瘤一般指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组织成分的肿瘤。通常来说,在原发性骨肿瘤中,良性多于恶性。按良恶性分,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有骨样骨瘤、软骨瘤;恶性的包括骨巨细胞瘤、骨髓瘤、骨肉瘤等。按来源分,可分为软骨源性、骨源性、纤维源性、造血细胞源性骨肿瘤等。
对脊柱外科而言,临床上常见的脊柱肿瘤多为转移性肿瘤,高达95%的脊柱肿瘤为转移性肿瘤,多来源于肺、肝脏、甲状腺、前列腺、乳腺等。


2、随着年龄增加,人们或多或少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会诱发癌症吗?


刘正教授我们先区分一下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就比较好理解问题的答案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即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一般来说,正常人从20岁开始,腰椎间盘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退变、老化。在这个程度上,此类疾病可能还会慢慢出现突出、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情况,我们统称为退行性疾病。


而肿瘤,比如脊柱肿瘤,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我们知道,约有95%的脊柱肿瘤是其他部位来源的肿瘤,脊柱是其转移器官。有数据表明,前列腺癌发生脊柱转移的比例高达50%~60%,不容忽视。


因此,两者通常没有明确的直接关系,应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肿瘤是不相关的两种疾病,前者不会直接诱发癌症。


3、如果患者发生脊柱相关肿瘤,可能会表现出哪些症状?如何才能更好地早期发现,有哪些检查手段?


刘正教授通常,脊柱良性肿瘤的生长局限在某一部位,不会发生转移。脊柱转移癌则可能在脊柱上多发。不同类型的脊柱肿瘤症状有些类似,首发症状是肿瘤部位疼痛。比如,如果肿瘤长到腰椎上,可能表现为腰背酸痛。一方面,其痛感可能与患者的疼痛负荷有关,久坐、用力弯腰可加剧疼痛。另一方面,患者晚上疼痛较白天明显,这也是许多肿瘤的特点。


其次,随着肿瘤发展,病情逐渐加重,可引起神经相关症状。比如肿瘤压迫坐骨神经,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再者,症状更严重时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可能造成病理性骨折,同时引起剧烈的背部疼痛。这就好比一根柱子被完全破坏后,无法支撑人体的重量,这种疼痛与脊柱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因此,脊柱肿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临床疾病,其诊断过程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除了通过常规的X线、胸/腹部CT、核磁共振,有目的地检查患者脊柱的整体轮廓、形态、曲度或骨的破坏程度、是否引起神经压迫等问题,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PET-CT检查。同时,血液或某些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活检等也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4、近年来,脊柱肿瘤外科治疗有哪些新技术?微创手术对于脊柱肿瘤患者的意义?

刘正教授近年来,脊柱肿瘤外科治疗呈现出“三化”即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的特点。目前,国际上建立了多种脊柱转移癌预后评分系统对脊柱转移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Tokuhashi评分 、Tomita评分、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和脊柱稳定性评分等,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判断患者预后。

在精准化治疗上,除了出现了一些新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也有微波、射频消融和冷冻治疗可供选择。另外,立体定向放疗是精准治疗脊柱肿瘤的重要方法。该方法有利于进行精准放疗,大范围提高放射剂量,杀灭肿瘤局部病灶,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还有动脉栓塞术,不管手术开刀与否,堵住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也可减少出血、缩小肿瘤。


在微创手术方面,骨髓腔内注射技术是骨科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作用迅速,既可以提高脊柱稳定性,也可杀伤肿瘤细胞,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在智能化方面,出现了3D打印技术,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


总的来说,脊柱肿瘤手术往往是“只能做一次的手术(on shot surgery)”,应严格遵循手术指征。盲目手术治疗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强调肿瘤治疗要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严格遵循脊柱肿瘤的治疗流程。


5、在与肿瘤患者接触时,有没有一些令您非常难忘的时刻能够与我们分享?

刘正教授2016年1月,首钢医院收治了一名年近八十的全瘫患者,还遭遇肺癌转移颈椎、胸椎等部位。幸而该患者对肺癌靶向药敏感性高,治疗效果很好,肺部的原发病灶逐渐缩小。通过进一步施行颈椎内固定术,清除患者残留病灶,患者脊柱稳定性慢慢恢复,神经功能有所改善。


通常来说,术后康复是痛苦而漫长的。但这名患者几乎每天坚持康复锻炼,成效显著,从早期的卧床休息,到后期下肢肌力恢复至五级(正常肌力)。与此同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生存期延长了五六年。可以说,这一病例的治疗效果是不可思议且值得深思的。


还有一例肺癌手术故事。患者是一名80多岁女性,身体状况差。其第五胸椎处发生肺癌转移,且椎体后缘破坏广泛。以往,这种情况注入骨水泥属于相对手术禁忌症。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加上精准医疗的大力普及,医生能够很好地控制骨水泥的注射部位,以截断和阻止肿瘤弥散,达到止痛和提高脊柱稳定性的目的,而且手术风险小。后来,这例手术在学术报告上还获了奖,令我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1、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7):479-486.

“名医谈肿瘤”访谈栏目由早筛医声、早筛网和南方医学网联合开展。本栏目拟邀请肿瘤诊疗领域的知名院长、医生等权威专家,围绕肿瘤的诊疗现状、防治策略、早筛早诊早治技术进展、临床心得、患者科普等多方面进行访谈,让更多业内人士以及老百姓关注肿瘤防治,全面了解肿瘤相关专业知识,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访谈将以图文形式发布,在早筛医声、早筛网和南方医学网官网等平台宣传报道。

作者:吴丽萍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