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谦主任:打牢胸外科常见病防治基础,铸剑刺破肺癌早筛早诊迷雾

吴丽萍
2022-08-08

“肺结节是否需要做手术,绝非只是看大小。”


“如果它是恶性结节,我们才会建议患者做手术。”


在短短2分钟的视频号画面中,一位戴着口罩、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在医院办公室里有条不紊地为我们科普肺癌和肺结节等胸部疾病相关知识。这位医生就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张文谦



近日,《名医谈肿瘤》栏目有幸邀请到张文谦主任,为我们分享时下备受关注的肺癌及肺结节知识,并分享他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见解和体会。



专家简介

张文谦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南人学湘雅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博士后北京抗癌协会第一届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曾在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先后师从我国著名胸外专家侯生才教授、李辉教授。擅长肺癌、肺小结节、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疾病的诊断、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擅长肺肿物的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多次获评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多篇,作为编委出版胸外科手术学专著一部。


近半数体检发现肺结节,大部分为良性


一出一入,吐故纳新。肺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也很容易受到损害,发生比如气胸、肺结节、肺癌等疾病。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新冠疫情期间胸部CT检查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人在检查中发现肺小结节。人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和担忧:肺小结节需要立即处理吗?有没有必要选择辅助治疗呢?
对此,张文谦主任表示,肺小结节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热门的健康话题。过去体检时,往往只有胸透、X线检查,无法发现肺部很小的结节。随着CT检查技术的普及,肺小结节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据张文谦主任粗略统计,约有30%~50%的人群在体检时发现肺小结节。换言之,每2~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经胸部CT发现肺小结节。
虽然肺结节的发病率高居不下,但并不是所有肺结节都是恶性的。张文谦主任介绍,大约有90%以上肺结节是良性的,无需特殊处理。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跟踪随访,只有少部分鉴别诊断为恶性/早期肺癌的,才考虑立即进行干预。至于辅助治疗,大多数情况是“不主张”的。针对首次发现的肺小结节,怀疑是炎症等引起的特殊感染时,必要时可以考虑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总之,肺结节大多数为良性,对人体无害,一般不需要处理。

与此同时,NCCN肺癌筛查指南对不同类型的肺结节筛查和随访策略已有细化划分。诚然,目前肺癌生存率不足20%,主要原因在于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有效的筛查可以更早发现肺癌,帮助患者寻求治疗。肺癌筛查首先需要确定高危人群。对此,张文谦主任总结了几点:1)年龄超过50岁,推荐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CT筛查;2)有长期吸烟史;3)职业暴露史;4)肺癌家族史。


肺小结节人工智能MDT门诊,赋能疾病早诊早治


在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于2020年9月初开设了肺小结节人工智能多学科联合门诊(以下简称MDT门诊)。这是一个由首钢医院党委书记、呼吸科主任向平超牵头,以医疗临床需求为导向、人工智能为特色、肺小结节为核心的专病跨学科体系,聚焦以肺结节为主的综合诊断与治疗。目前,该门诊逢周二、三下午开诊半天,每次开诊由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三个科室专家团队联合坐诊,张文谦主任每周三下午出诊。
他表示,MDT门诊探索了一条产学研融合转化的新路径,冲破了由于各学科职业习惯和诊断偏向不同造成的隔阂,带来了诸多裨益。一方面,对患者而言,简化了就诊流程,减少奔波劳累;另一方面,从临床专业角度来看,MDT门诊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多角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精准诊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早期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
人工智能(AI)应用广泛,也有其独特优势。张文谦主任介绍,在肺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相较于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人工阅片,AI可以更为精准地识别结节类型、测量其大小、计算其体积,轻松比较结节的发展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基于大数据的AI可实现自我更新、深度学习,与时俱进提升其影像识别速度和准确度。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对于现代医疗技术和服务的提升非常重要。但张文谦主任也提醒,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取代专家团队的判断。

另外,在过去的一年多以来,该门诊筛查出近100例早期肺癌。这部分患者后续大多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恢复顺利。“用向平超书记的话来讲,‘这不仅仅是救治了100位患者,更是拯救了100个家庭的幸福’。”张文谦主任如是说。


早期肺癌手术趋向微创化,保留更多肺组织


如果肺结节为良性,搁置一旁没什么大碍。但如果是恶性病变,不及时治疗,等到恶变程度越来越高,最终有可能转变为肺癌。其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占多数。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类型,恶性程度高,往往需要全身性治疗,手术治疗则是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肺癌应该切多少,一直业界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如今手术技术突飞猛进、影像检查和肺癌筛查技术日新月异,临床上越发关注尽可能多地保留肺组织的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
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西日本肿瘤学组和日本临床肿瘤学组(West Japan Oncology Group and Japan Clinical Oncology Group)于Lancet杂志在线公布了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COG0802/WJOG4607L(以下简称JCOG0802)的最终结果。张文谦主任表示,从远期生存和肿瘤复发的治疗效果来看,该研究表明对于结节直径≤2cm、实性成分大于50%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段切除已接近肺叶切除。
“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现阶段还不能下结论前者一定可以取代后者,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在手术器械上,胸外科手术一般由胸腔镜技术辅助进行。经过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胸腔镜技术由三孔进一步改良为两孔,再演变为单孔,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而在胸外科技术进展加速,为肺癌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对主刀医生的经验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新挑战。
张文谦主任补充,在这方面,首钢医院胸外科率先在医院推广纯单孔胸腔镜手术,进一步减少患者痛苦,让更多年老或兼有合并症的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


心系患者,从一而终


访谈最后,张文谦主任告诉我们,学医是他从小的梦想,完全出于个人兴趣,也为了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包括在网络平台进行健康科普亦然。
“科普事业非常重要,尤其过去我们没有这么多平台”,张文谦主任表示,当代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医学科普工作更加如鱼得水。但他仍保持着一分警惕,各类医疗及科普资源庞杂,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像肺结节筛查,的确挽救了很多早期患者,挽救了很多家庭。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焦虑情绪”。所以,其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到位,对肺结节我们既不能夸大,也不可忽视。

张文谦主任还分享了一个令他记忆犹新的故事。


主角是一位在北京跑出租车的晚期肿瘤患者,脏话频出是他留给张文谦主任的最初印象。但令人暖心的是,随着治疗推进和随访的持续交流,他对患者印象有了很大改观,发觉其本性纯良。而且,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化疗、局部转移灶的微波消融等治疗。最后,患者能够对张文谦主任说出,“我这条命交给你了”,并在临终前拜托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这使得张文谦主任非常感动,至今印象深刻。
可见,每一位患者的信任都弥足珍贵。对张文谦主任乃至万千医生来说,这既是动力,也是鞭策,所以“我们将全力以赴,为患者着想”!

“名医谈肿瘤”访谈栏目由早筛医声、早筛网和南方医学网联合开展。本栏目拟邀请肿瘤诊疗领域的知名院长、医生等权威专家,围绕肿瘤的诊疗现状、防治策略、早筛早诊早治技术进展、临床心得、患者科普等多方面进行访谈,让更多业内人士以及老百姓关注肿瘤防治,全面了解肿瘤相关专业知识,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访谈将以图文形式发布,在早筛医声、早筛网和南方医学网官网等平台宣传报道。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