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分论坛
肿瘤筛查与诊疗人工智能发展论坛
7月15-17日,国内首个聚焦于肿瘤早筛的盛会——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在广州长隆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大会聚焦全球早筛前沿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构建全球顶级交流平台,帮助产业提升全球化合作能力和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应用能力。
精彩演讲环节
徐波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教授
《通往智能肿瘤学之路》
智能肿瘤学是研发人工智能技术以解决恶性肿瘤在早期筛查和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预测和评估等实践中所需解决问题的一个新兴学科。目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运用影像及病理图像预测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反应,以及深度学习辅助的多种筛查技术。徐波教授表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成熟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数据精细化、平台可操作化、资源高效利用。“应用多组学跨模态等新技术,人工智能融合癌症患者精准诊疗,一方面提高诊断速度和精度,弥补医疗资源不均衡,促进诊疗规范化,另一方面实现肿瘤早筛,多模态智能诊疗与疗效预测,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徐波教授说道。
胡珊博士
△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珊博士
《顺势而为·人工智能推动消化道早癌筛查》
胡珊博士表示,基于Alphago的灵感,我们萌生了让人工智能学习内镜,并使其能够进行盲区监测的想法。针对如今内镜经常发生漏诊,漏检的情况,楚精灵研发的“内镜精灵”,可以与各类电子内镜结合,实时辅助医生检查、提示可疑病变,大幅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症检出率。在下消化道临床试验方面,内镜精灵同时具有质控和息肉识别两大功能,并且检出率达到了64.21%。
王博先生
△广州市基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资深医学总监王博先生
《PulmoSeek Plus:全球首个肺结节“ctDNA甲基化液体活检+CT影像学人工智能分析”联合分类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王博先生表示:“当前肺癌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且检测技术有局限性,临床上缺少一种稳定、灵敏、无创的肺结节良恶性辅助诊断技术工具。”针对以上难题,基准医疗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梁文华教授团队前期已建立了一种基于血液的CfDNA甲基化模型(Pulmoseek)用于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该模型与TVGA数据库深入合作,并运用了AnchorlRIS建库专利技术和大数据分析&CT影像学人工智能 (AI)辅助诊断系统。Pulmoseek 能辅助医生鉴别肺结节良恶性质,对高风险肺部结节的肺腺癌浸润程度进行预分期,在临床上可作为多学科综合诊疗(MDT) 决策参考依据之一,帮助临床医生和受检者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
叶莘博士
△珠海圣美生物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监叶莘博士
《液态活检人工智能助力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
针对当今肺癌筛查的四个主要潜在危害——假阳性、辐射危害、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叶莘博士指出,带有染色体特定位点的检测是鉴别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CAC)的有效方法。“该检测利用人工智能辅助CAC判读分析和肺结节薄层CT算法,在有一定临床实验数据的支撑下,通过10X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式构建综合CT A.I. + CAC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独立验证集诊断AUC达到0.895,所得结果明显优于梅奥及其他模型。”
张志新教授
△成都益安博生物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张志新教授
《基于免疫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肿瘤筛查系统》
张志新教授指出,基于免疫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肿瘤分析系统是通过分析检测样本中的免疫特征变化而发现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可以及早发现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以往常规的高通量测序是通过检测样本中基因的突变,从而判断肿瘤和疾病发生的风险,但没办法判断肿瘤的发生时间以及进展的快慢。益安博首创利用免疫大数据作为全新的生物标志物判断疾病,该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远远超出了目前市场上的疾病筛查技术,只需要1毫升外周血,就可以准确判断32种疾病,包括20种肿痛、3种感染、3种神经退行性疾病、6种自身免疫疾病。
陈支通教授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先进治疗中心主任陈支通教授
《肿瘤治疗新技术:大气压冷等离子体》
陈支通教授介绍了室温等离子体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粒子活性浓度高、多物理场的应用特点,并通过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实验数据讲述等离子体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的显著作用。陈支通教授与合作者提出了等离子体透皮协同免疫治疗肿瘤的技术方法,解决了等离子体穿透障碍和抑制远端肿瘤生长的难题,实现“隔山打牛”治疗效果的突破。
圆桌讨论环节
大会概况
✓
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
✓
时间:7月15-17日
✓
地点:中国·广州·长隆国际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