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会后报道丨大咖共话肿瘤前沿技术与基层肿瘤防治管理策略

2022-07-20


近年来,肿瘤早筛早诊的观念已渐深入人心,但要实现肿瘤早筛基层普及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此,7月16日,在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期间,鹍远生物联合广州市医疗行业协会、海南省医疗创新促进会、早筛网等单位,并邀请多位大咖开展了《2022基层肿瘤防治及新技术论坛》,一同探讨基层肿瘤防治管理之迫切性早筛前沿技术与应用,希望可以让更多基层临床工作者了解肿瘤早筛最新技术和政策,共助癌症早筛下沉基层,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本次专家论坛由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欧阳平教授担任学术主席并致开幕辞。

学术主席陈万青教授致开幕辞


致辞中,陈万青教授表示,要深入推广肿瘤早筛,必须要走进基层。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调基层防控的重要性。此外,癌症早筛预防需要科技创新作为强有力支撑。以结直肠癌为例,研究数据表明,通过相应筛查手段的开展与普及,能够将结直肠癌的诊疗关口前移,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指出肠镜检查存在资源有限等局限性,亟需找到一种技术先进、经济有效的早筛手段,提升肠癌早筛水平。

学术主席欧阳平教授致开幕辞


紧接着,南方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欧阳平教授致开幕辞,他表示传统手段的检测性能制约了临床筛查的有效实施。以肝癌为例,目前常规初筛方式是超声和AFP(甲胎蛋白)检查。但超声对早期肝癌诊断灵敏度低,且受肝硬化结节干扰,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AFP对肝癌诊断灵敏度有较大局限,且受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系统肿瘤等影响。因此,亟需一种适用于广泛人群的有效、经济、实用的肝癌筛查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吴非主任


提高癌症防治能力重在基层。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来自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主任吴非主任介绍了《癌症防治实践初探》。吴主任从癌症防治现状谈起,分享了癌症防治新模式的探索,以及癌症防治工作的区域实践。以肺癌为例,吴主任介绍到,肺癌防治健联体的探索与实践,是一种体制创新,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特别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发展。真正使防治结合,真正做到早诊早治。通过多中心课题和专项基金的有力推动与支持,在肺癌防治建联体正式启动后,先后在天津、沈阳、杭州、深圳、西安、南京、广州、青岛等地召开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活动。早诊一例癌,挽救一条命,幸福一家人!让我们为健康中国建设,提高我国癌症防治水平贡献力量

刘正教授


接下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正教授带来《从中美结直肠癌肿瘤流行病学看结直肠癌防治策略》主题讲座。刘教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中美两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导致人民经济负担持续升高。为降低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实现肠癌早诊早治,改善患者预后,应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战略层面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此外,从既往的一些研究数据来看,粪便单基因检测对右半结肠灵敏度更高,对左半结肠会存在一定的漏检,而血液多甲基化检测不受结直肠部位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多基因检测在单基因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个与中国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的靶点,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能更加精准地判别结直肠癌风险

李爱民教授


进入到《肿瘤前沿技术与应用》环节,首先由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李爱民教授介绍了《血液ctDNA甲基化检测在肠癌早筛早诊中的应用与价值》,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常见的鹍远生物联合复旦肿瘤等多家权威医疗机构发表在国际胃肠疾病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IF 33.8)的研究成果[1]。血液多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的筛查性能优异(综合灵敏度86%,健康人群特异性92%),在肠癌所有疾病阶段的表现均优于单基因、FIT和CEA此外,扬州市邗江区结直肠癌筛查民生工程最新数据显示,血液多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进行肠镜依从率高达58.06%,所筛选出的进展期腺瘤、肠癌等阳性比例高达53.81%,显著大于国家癌症中心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数据,可以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惠及一方百姓。

孙世波教授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孙世波教授,他分享题目的是《血液ctDNA甲基化技术在肝癌筛查中的应用与价值》。孙教授详细介绍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等领衔的研究团队与鹍远生物共同开发的一种基于血液ctDNA甲基化信号的肝癌早诊方法-HepaAiQ™[2]该研究初步结果以poster的形式发表在2022 ASCO会议上。研究结果显示HepaAiQ™检测性能优异,在健康人群中的特异性为93.4%、肝癌诊断的灵敏度高达87.2%,尤其对于早期肝癌也显示出优异诊断性能(灵敏度为83.2%)。此外,由于HepaAiQ™基于更敏感和经济的qPCR检测平台,覆盖人群广泛,有望为众多肝癌高危人群带来更为精准的诊断

张红璇教授


现场头脑风暴接踵而至,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张红璇教授的讲题也非常耐人寻味《福声计划   中国人群泛癌早筛研究———实践经验分享》。张教授指出,“福声计划”中国人群泛癌早筛研究由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金力院士牵头,鹍远生物联合复旦大学和国内11家三甲医院,于2021年11月在上海启动。这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泛癌种早筛前瞻性研究,预计入组人数超6万人,覆盖华东、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的10个省及直辖当前,该项目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分中心伦理审批和部分患者入组,对入组患者提供报告出具和个性化指导意见,同时进行24±1月随访,该项目对2年以后重点关注有无癌症及器官定位有指导意义。

圆桌讨论环节,从左到右依次是陈庆瑜教授、李爱民教授、胡兆霆教授、谭晓宇教授


接下来进入圆桌讨论环节。
癌症防治,早早行消化道肿瘤现有筛查手段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新型的血液分子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的早筛早诊应用中还有哪些挑战及“要走的路”?如何加强基层癌症早诊早治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癌症早筛常规化规范化,目前还有哪些难点需要提升或突破?
针对这三个问题,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陈庆瑜教授主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李爱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胡兆霆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谭晓宇教授分别从政策/技术创新/民生/科普/防癌体检等维度展开讨论。
临床专家们表示,结直肠镜是检查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中国存在肠镜检查资源有限、患者依从性低等局限性,且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短期内无法用高质量肠镜检查作为普筛工具。常艾克®作为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肠癌早筛产品可以对健康人群进行精准初找出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再进行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医疗压力,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肝癌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传统手段的检测性能和可及性制约了临床筛查的有效实施。甲胎蛋白(AFP)和超声是最主要的筛查手段,但存在对早期肝癌筛查灵敏度不足的局限,CT具有一定的放射性,MRI资源相对有限且价格较高,将其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也不大现实。甘艾克是基于血液ctDNA甲基化信号的肝癌早筛早诊方法,使用更具有经济效益的qPCR平台,有望为众多肝癌高危人群带来更为精准的诊断。

孙雨晴会长


最后,海南省医疗创新促进会孙雨晴会长总结道,癌症早筛的普及离不开国家的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国民“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的提升。强化基层,加快推动资源下沉,孙会长在今年6月份始下沉海南基层,无偿赋能海南全省村卫生室,提供村卫生室一级的化验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在以防融合与双向转诊上具有深远意义,为基层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检验室!癌症早筛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也增加了基层群众对早筛意识的提升与重视,也更有效地在早期提供精准的诊断。
我们应时刻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1] Cai G, Cai M, Feng Z, et al. A Multilocus Blood-Based Assay Targeting Circulating Tumor DNA Methylation Enables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Relapse Predi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J]. Gastroenterology, 2021, 161(6): 2053-2056. e2.
[2] Xinrong Yang, Yingchao Wang, De-Zhen Guo,et al. Discovery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of cost-effective 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rough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methylation signature 2022 ASCO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4103.

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于7月15-17日顺利举办!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2022基层肿瘤防治及新技术论坛精彩回放。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