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查尽查、全面覆盖!河北将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项目列入今年20项民生工程

2022-06-13

免费筛查为孕育健康宝宝护航


截至5月29日,今年我省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15.3万余例,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14.7万余例


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个父母的心愿5月31日上午,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做产检的任艺专门向医生咨询了产前基因筛查的相关内容,并预约确定自己筛查的时间。

“产前基因筛查包括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和孕妇耳聋基因筛查,可有效预防唐氏儿和聋哑儿的出生。”沉浸在怀孕喜悦中的任艺说,这项筛查必须做,能让她及时了解胎儿的健康情况,心里踏实。

让任艺更为高兴的是,我省对孕妇实施的产前基因筛查是免费的,“太实惠了,这两项筛查搁以前至少要花2000元。”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和家庭幸福,甚至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19年,省卫生健康委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项目,为全省符合条件的孕妇(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孕中期免费提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及时对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进行筛查、诊断和干预。经过两年探索,出生缺陷防治效果明显。

“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今年我省20项民生工程。”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李保红介绍,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省卫生健康委专门印发了《河北省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工作方案》,确定了今年的任务目标,明确了职责分工,并将其列入省卫生健康委2022年度重点任务类绩效考核目标。

如何更好地方便孕妇进行筛查?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认定了孕妇产前基因筛查工程产前诊断机构12家、产前筛查机构288家、儿童听力筛查诊治中心19家,实验室检测机构1家,并在省市级卫生健康委官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引导群众规范就医。

“孕妇持母子健康手册、身份证、户口簿或居住证件到居住地的定点筛查机构,就可以接受相关服务。”李保红说,定点筛查机构对孕妇进行信息个案登记、检测前咨询、检测申请、血样标本采集。定点产前诊断机构审核样本信息、出具临床报告,并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咨询指导、产前诊断等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还要求,各地要成立工作专班和技术专家组,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压实部门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为了提升工程服务质量,今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举办了全省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技术培训班,对服务流程、技术规范、信息报送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并为12家定点产前诊断机构配置了出生缺陷咨询工作站,全面提升诊断机构遗传咨询能力。组织修订了2022年耳聋基因筛查阳性孕妇配偶及新生儿筛查技术规范及工作流程。同时,还举办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民生工程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家和省级权威专家就民生工程工作模式、防控效果、技术规范及筛查质量等进行讨论。

随着项目深入实施,我省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优生优育意识不断增强,出生缺陷防控成效显著。截至5月29日,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15.3万余例,检出高风险294例;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14.7万余例,检出高风险8282例。

“前不久,我们对第一季度工程执行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各地工程安排部署、宣传发动、执行进度、资金结算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通报,确保完成工程各项任务目标。”李保红说。

附:河北省2022年20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内容是什么?

(一)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开工11.7万套,全省符合条件的棚改项目全部开工,建成棚改安置房10.5万套,更好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698个,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实现应改尽改。


(三)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完成148个城中村安置房建设。


(四)城市改造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和县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实现主要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新建口袋公园1000个。补齐城市照明短板,提升重要节点亮化水平,严格管控“灯光秀”。集中治理私搭乱建、广告牌匾、沿街建筑外立面、屋顶劣质彩钢瓦。各县(市、区)至少改造提升3条“四化”样板示范街道。


(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7座,同步关停剩余的2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新增生活垃圾零填埋。完成全省126个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严防污染地下水。


(六)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推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不少于20万个,其中在城市中心等停车位需求量大的区域建设的停车位不低于40%。


(七)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坚持求好不求快,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0万座,其中新建50万座、改建20万座,建设农村公厕10500座,实现行政村公厕基本全覆盖。积极推进旱厕改水厕。


(八)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完成剩余900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村庄分类施策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


(九)“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全省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00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对接路”400公里,全省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9%以上。


(十)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在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和定州、辛集等地的41个县(市、区)和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项目,新增江水置换人口700万以上,实现南水北调受水区农村居民全部饮用引江水。


(十一)就业促进工程。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开展就业职业培训54万人次,创建省级劳务品牌30个。


(十二)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支持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全面落实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机制。


(十三)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教育、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20万人次以上。


(十四)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提升工程。全省接入政务服务智能终端的村(社区)及各类经营网点达到3000个以上,乡村两级认领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除不宜网办事项外),高频便民服务全部实现自助办理。


(十五)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工程。在120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教学用房15万平方米,扩充2万个容量增位,实现超大班额动态清零。


(十六)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面向全省城乡居民发放文化惠民卡(券)200万张以上,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在全省旅游相关区域建设标准化旅游厕所200座以上。在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更新1万处,建设足球场200片、多功能篮球场400片、健身步道500公里;高标准举办省市县三级冰雪运动会,开展冰雪赛事活动不少于6000场(次)。


(十七)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质工程。组建市级康复医疗专家库,对167个县(市、区)已建成的康复中心康复医疗工作人员每季度开展1次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建立对口帮扶制度,提升康复中心服务能力。


(十八)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工程。修订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质量评价标准》,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省级试点质量,到2022年10月底,将160家省级试点打造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并在全省推广,逐步扩大全省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


(十九)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为全省符合条件的孕妇(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孕中期免费提供孕妇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做到应查尽查、全面覆盖,有效预防和减少唐氏儿和聋哑儿,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十)“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升工程。全省建立巾帼家政基地100个,培树“河北福嫂”系列先进典型1000人。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